从接头词「お·ご」特殊规则看日本人的和语本位意识[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本文在已总结的「お·ご」特殊规则的基础上,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剖析该语言现象存在的合理之处,并透过其认识和语在日本人的语言生活中的主导影响。通过抓住语言与文化之间紧密的内在关系,更全面地理解并正确掌握「お·ご」的特殊规则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お·ご」;特殊规则;和语本位意识;文化语言学
  接头词「お·ご」作为日语敬语的表达形式之一,其搭配规则主要分为基本规则和特殊规则两种。所谓基本规则主要指:①「お/和語」,②「ご/漢語」,③「外来語には一般『お·ご』がつきにくい」。这是词种①视角下的「お·ご」基本规则,现在的学术界和日语教育界也基本因袭这一观点。
  在同样的考察视角下,笔者对「お·ご」基本规则范畴之外,相对基本而言表现特殊的词例进行略论归纳,总结为以下五点,称为「お·ご」的特殊规则①:
  ①「お/漢語」(例:お電話、お料理)
  ②「『お·ご』/漢語」(例:お返事·ご返事/お会計·ご会計)
  ③「お/混種語」(例:お手数、お仕舞)
  ④「お/外来語」(例:おビール、おコーヒー)
  ⑤「ご/和語」(例:ごゆっくり、ごもっとも)
  虽然单纯的语法规则在某种程度上方便学习和记忆,日语毕业论文,但为了有利于日语学习者全面理解并正确掌握「お、ご」的特殊规则,本文尝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略论,考察特殊规则存在的合理性,并透过其认识和语在日本人的语言生活中的主导影响。
  1.「お」的和语化能力
  1.1.源于基本规则
  作为基本规则之一的「お/和語」,在长期的语言使用发展中,由于「お」与和语的高度密切结合,使其具备了相当鲜明的和语色彩。另一方面,根据基本规则②「外来語には一般『お·ご』がつきにくい」,即「お」在一般情况下不与外来语搭配使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强调了「お」绝大多数时候都与和语搭配的特性,这就使「お」的和语色彩得到了强化。可见,「お」的和语色彩最初来自基本规则①「お/和語」,同时也得到基本规则③外来語には一般『お·ご』がつきにくい」的侧面佐证。
  1.2.体现于特殊规则
  由上可知,绝大多数情况下,「お」只与和语搭配;而在特殊规则中,与「お」搭配的不再是和语,而是汉语、外来语,甚至混种语,这就同时违背了「お/和語」以及「外来語には一般『お·ご』がつきにくい」两条基本规则。不难发现,「お」带着它强烈的和语色彩,冲破传统的语法束缚,分别与汉语、外来语以及混种语相结合,使这些非和语范畴内的词汇仿佛也披上了和语的外衣,被当成和语一样对待,从而产生了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当「お」的和语色彩影响于非和语词汇,形成特殊规则后,它就具有了使非和语词汇和语化的能力。下面具体略论特殊规则中「お」的和语化能力是如何体现的。
  1.2.1.影响于和制汉语
  「お」和语化能力对和制汉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お/漢語」和「『お·ご』/漢語」这两条特殊规则中。
  首先,「お/漢語」中的汉语大约一半以上为和制汉语,如「お料理、お写真、お元気、お電話、お化粧、お洋服、お人形」等。日语中,和制汉语一般作为汉语词汇的下位词出现(图1)。
  但有学者提出和制汉语应属于和语与汉语之间的过渡词汇,它既不是汉语词汇的下位词,也不完全在和语的范畴之内(图2)。③
  在汉字传入日本以前,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日本民族利用汉字进行自创,发明了假名、日本国字④等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文字。基于这种善于模仿与创新的精神,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制了和制汉语这一日本本土的语言表达形式。华东方认为,和制汉语既保留了汉字的发音和字形特点,同时又带有和式的意义,因此处于和语与汉语的中间地带。笔者认为,虽然和制汉语兼有和汉双语二重属性,但这两种属性有表里之分。根据和语的概念,和制汉语在词汇意义和造词法上包含了日本民族固有的思维习惯和模式,从这一点来看,和制汉语的重点在于“和制”;而它采用汉语的发音方式,这不过是让人误以为它是汉语的表层属性而已。因此,日本人视和制汉语为和语,并与「お」搭配使用,说明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起影响的是和制汉语的深层和语属性。正因为「お」本身强烈的和语色彩激发了和制汉语这一深层属性,使两者一拍即合,于是出现了「お/漢語」的特殊现象。
  另一方面,「お/漢語」中除了和制汉语,与「お」搭配的纯汉语(如:「お茶、お礼」等),由于它们传入日本的年代久远,且长期用于表现日本的一些传统风俗,几乎已经被同化成和语,自然也被当成和语,并与「お」搭配使用了。
  其次,与「お/漢語」相同,「『お·ご』/漢語」中的汉语绝大部分属于和制汉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它们的和语属性未能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所以这些和制汉语一般与「ご」搭配。但是,当它们从「ご/漢語」逐渐发展到「『お·ご』/漢語」,说明了在「お」和语化能力的刺激和强化下,它们深层的和语属性已经开始复苏。
  1.2.2.影响于混种语
  「お/混種語」中的混种语一般为和汉混血的词汇(如:「お手数、お時計、お家賃」等),这些词比和制汉语更接近和语。从深层而言,它们与和制汉语一样,维持了词汇意义和造词法上“和制”的特点;从表层而言,在发音上,它们不再是单纯的汉字音读方式,而是“训-音”或“音-训”的读法。由于和语通常采用训读,因此“半训半音”的混种语比纯音读的和制汉语更加靠近和语,它深层的和语属性也通过与「お」的搭配得到体现和强化。
  1.2.3.影响于外来语
  俗话说“入乡随俗”,在纯汉语、和制汉语以及混种语都被「お」强有力地和语化之后,完全不。同种族的外来语在进入日语后也难逃被和语化的命运。特殊规则「お/外来語」中,与「お」搭配的外来语多为口语化的日常生活用语。而与「お」搭配的和语、纯汉语、和制汉语以及混种语,绝大多数也属于该语体范畴。该范畴内的词汇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和口语化的特点,这正是和语的一大特色。因此,具备这一和语特点的外来语在发音和词形已经日语化⑤的基础上,通过与「お」的搭配来强调自身的和语语体特点,不难窥见其由日语化逐渐进入到和语化的发展趋势。   2.「ご」的被和语化现象
  「ご」被和语化的现象主要体现在特殊规则②「『お·ご』/漢語」和⑤「ご/和語」中。
  特殊规则②「『お·ご』/漢語」除了体现「お」的和语化能力之外,同时也体现了「ご」被和语化的现象。该规则由基本规则②「ご/漢語」演变而来,它从无到有;并且在「お·ご」通用的情况下,女性尤其倾向使用「お」。可见「ご」的领域无形中受到「お」的侵犯,在「お」和语化能力的强力作用下,「ご」的势力范围开始慢慢缩小。
  至于特殊规则⑤「ご/和語」,现阶段笔者所能收集到的实例仅四例,分别是:「ごゆっくり」、「ごゆるりと」、「ごもっとも」、「ご盛ん」。尽管范例少,但从中也可一窥「ご」被和语化的趋势。地盘受侵,势力缩小的「ご」虽然希望通过与和语的结合来扩大地盘,殊不知其扩大地盘的速度和幅度远远比不上受侵的速度和幅度。在「お」和语化能力的强烈作用下,「ご」显然已被「お」主导,出现了被和语化的现象。
  3.和语本位意识
  根据上述略论,笔者认为,「お·ご」特殊规则的出现是因为日本人的和语本位意识在起主导影响。我们知道,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即文字)并非同时出现,书面语言出现的时间一般晚于口头语言。和语作为日本固有的、原生的、本土的语言,早在汉字传入以前就已存在于日本,日语中的很多事物都有固定的和语表达形式。例如「桜(さくら)、庭(にわ)、山(やま)、空(そら)」等。因此,对日本人而言,和语是他们最熟悉的语言,也是日本传统文化形式之一,由此而形成的和式语言思维自然成了他们在语言表达上的中心或主体,这就是和语本位意识。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和西洋文化对日本的渗透,其结果汉语、外来语都未能取代和语,可见和语本位意识早已成为日本民族深层意识中的东西。究其根源,日本人在语言上的这种本位意识,其实来源于长期安定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养成的较强烈的民族本位意识。当这种思想一旦定型之后,就构成他们和式的思维定势和行为导向。接头词「お·ご」的特殊规则就是在这种定势和导向的影响下产生的结果之一,可以说这是文化影响于语言的一种体现。
  语言能够帮助不同民族的人形成特定的思维和表达习惯,也制约着一个民族在进步过程中所构筑的文化结构的个性和特点⑥,这是语言对文化的反影响。同理,和语既让日本民族形成了特定的和式思维和表达习惯,同时也对日本文化的个性和特点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作用。从古至今,日本民族有着善于模仿和创新的优良传统,这是日本文化一大特点。基于上述的讨论,接头词「おご」由基本规则衍生出特殊规则,这种语言变化体现了日本人的和语本位意识并没有因为长期吸收外来文化而消失,而是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的环境下,日本民族适应该环境的一种成果。另一方面,虽然人类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局限性被认识后,日语论文题目,传统意识的保守性就会有所克服⑦。尽管在和语本位意识的主导下形成了「お·ご」的特殊规则,但是,据笔者调查,「お」并非能使任何非和语词汇都和语化,例如政治类、经济类或科技类的词汇就很难被「お」和语化。外来文化在日本传统文化中经过消化后得以恰当地吸收,使「お·ご」特殊规则成为日语中的一个新鲜因素,从而熔铸到日本传统文化中。可以说「お·ご」特殊规则体现了日本文化在语言上同样具有模仿和创新的特点。
  4.结
  万事皆有因,通过以上略论,我们知道接头词「お·ご」特殊规则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由基本规则衍生而来,在和语本位意识的影响下扩大「お」和语化能力的作用,从而形成特殊规则。由于它体现了日本人在语言上的和语本位意识,这也正是该特殊规则得以合理存在的根本原因。由于对和语本位意识等相关文化意识形态理论的探讨还不够深入,加之笔者理解的肤浅以及篇幅受限,在以上论述中肯定会有不少的谬误和不妥之处,这将作为今后的课题,继续深化探讨。
  参考文献:
  [1].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第二版)[M].天津:南开学院出版社,2017.
  [2].胡小波.言葉から見た日本文化の特性――そのまま姿勢[D].上海外国语学院,2017.
  [3].华东方.歴史変遷にそった和製漢語の語構成――二字和製漢語を中心に[D].武汉学院,2017.
  [4].黄侃.浅析词种视角下接头词「お·ご」的特殊接续法[J].教育界,2017(33):79-80.
  [5].李惠然.中日语言、文化之对比[A].顾嘉祖 陆昇.语言与文化(第二版)[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
  [6].林纪成.语言与文化综论[A].顾嘉祖 陆昇.语言与文化(第二版)[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
  [7].林娟娟.日本文化言語学の必要性―新しい学科構築の提唱―[A].谭晶华.日本学探讨——2017年上海外国语学院日本学国际研究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育出版社,2017.
  [8].王南.日语中的文化特征[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1).
  [9].王勇.日本文化——模仿与创新的轨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10].吴芳玲.从汉日语言对比看汉语的外向型文化传统 [D].福建师范学院,2017.
  [11].吴侃.日语词汇探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79.
  [12].张公瑾.文化语言学发凡[M].昆明:云南学院出版社,2017:63.
  [13].张公瑾,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26.
  [14].祝大鸣.日本人的双重性格——认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民族[J].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5).
  [15].鈴木孝夫.閉じされた言語?日本語の世界[M].東京:株式会社新潮社,1989.
  注 释:
  ①词种:根据日语词汇来源而分的种类,有和语、汉语、外来语三种,也有人分作四种,即多加一种混种语.
  ②黄侃.浅析词种视角下接头词「お·ご」的特殊接续法[J].教育界,2017(33):79-80.
  ③华东方.歴史変遷にそった和製漢語の語構成――二字和製漢語を中心に[D].武汉学院,2017.
  ④日本国字,又称和字,是日本模仿汉字的构字法创造的文字。如:「峠(とうげ)」、「笹(ささ)」、「畑(はたけ)」等。
  ⑤吴侃.日语词汇探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79.
  ⑥张公瑾.文化语言学发凡[M].昆明:云南学院出版社,2017:63.
  ⑦张公瑾,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26.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