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保三箭”中解析日本空中作战力量的未来[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从2017年底至今,不安分的日本连续在军事领域发出刺耳的声音。继2017年12月17日内阁会议讨论通过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NSS)之后,日本安倍晋三政府又迅速颁布全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和《2017―2019年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简称“中期防”),这3份文件被并称为日本的“安保三箭”,对未来5~10年日本的国家安全、防卫战略和防卫力量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整体规划。文件中有相当篇幅涉及到日本空中作战力量的建设与发展,值得密切关注。
中国论文网
  武备发展进入“2.0时代”
  从“安保三箭”的具体内容看,2020年前日本航空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陆续要接装一系列新式作战平台,其中绝大多数为各军种的主战平台,这必将对未来日本自卫队整体战斗力转型产生深远作用。首先,日本空自将从美国洛・马企业接装F-35A战斗机,其空中进攻能力显然会产生质变。日本是在2017年年底确定用42架F-35A替代现役75架老旧的F-4EJ和RF-4E/EJ战斗机,并于2017年开始拨款采购首批4架F-35A。依照新版“中期防”,截至2019年底,日本将获得28架F-35A,预计美国交付首架F-35A的时间应在2017年,之后日本飞行员在美接受两年左右的训练后,于2018年左右正式部署至本国三泽基地。借此,日本很可能成为亚洲最早列装第五代战斗机(按照中国标准为第四代)的国家。由于F-35A具备较强的隐身和对地攻击能力,对周边反隐身探测能力较差的国家(如朝鲜)构成“非对称突防优势”。F-35A可应用各种先进武器对纵深目标实施打击,为日本空自后续的F-15J/DJ和F-2A/B等战机充当“开路先锋”。可见,随着F-35A服役并初具规模,“隐身”和“进攻”将成为日本空自的新关键词。
  其次,未来5年,日本空自将接装4架新型预警机和3架长航程无人机,日语论文,早期预警体系更为完备。具体到预警机,日本《读卖新闻》披露日本防卫省将选择美国波音企业的E-737“楔尾”作为现役E-2C预警机的替代机型,E-737机体更大,续航能力更强,且采用探测效果更佳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同时跟踪、识别目标和引导己方战斗机的能力达到E-2C的3倍以上,显著提升空自“网络中心战”(NCW)能力。关于无人机的引进,日本基本锁定美制“全球鹰”系列无人机,尽管目前就引进重点对陆上目标监视的RQ-4B“全球鹰”,还是突出对海监视的衍生版MQ-4C“人鱼海神”还存在变数,但据接近防卫省的人士称,已初步确定采购型号为RQ-4B,并计划于2017年正式配置到三泽,与预计在2017年部署到那里的美军RQ-4B实现同基地部署,这样既可与美军联合训练,又能为维修和侦察信息共享带来便利。
  再次,日本海自将大量换装国产P-1反潜巡逻机,加强海上监视和航空反潜封控能力。长期以来,日本海自航空部队视反潜为第一要务,且经过多年经营,建立起堪与美军媲美的航空反潜力量。据防卫省新公布的数据,海自现有P-3C和P-1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各75架和4架,侦察、反潜和运输等直升机96架。此次“中期防”计划在未来5年内采购23架P-1,替代相对老旧的P-3C。相比P-3C,P-1在飞行性能和机载武器性能上均有大幅度提升,尤其是最大航程达到8000千米,比P-3C翻了一倍,从而令日本航空反潜“触角”将大大超越“第一岛链”,开始有能力向东南亚和“第二岛链”延伸。
  此外,在未来5年,日本防卫省还计划装备17架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 3架空中加油运输机、10架C-2运输机和20架SH-60K巡逻反潜直升机等支援和保障类飞机,以提升日本整体航空战斗力。
  重点提升钓鱼岛周边战力
  强化西南诸岛“动态防卫力”是日本新版《防卫计划大纲》的关键,聚焦到日本航空兵力部署调整,日语毕业论文,则反映到日本空自开始向冲绳密集转移部队,重点提升自身在钓鱼岛周边的体系战力。
  按照规划,日本空自将增加一个战斗机飞行队(相当于美国空军中队,原有12个),一个预警机飞行队(原有两个),一个加油运输机飞行队(原有一个),且新增加的单位几乎全配属到冲绳那霸。那霸基地距钓鱼岛主岛仅400千米左右,是日本空自、海自共用的大型综合性基地。2017年前,日本在该基地的第83航空团仅部署相对老旧的第二代F-4EJ战机,2017年7月,该团下属的第302飞行队与驻茨城县百里基地的第204飞行队(装备F-15J)进行对调,之后连续在东海上与中国公务飞机发生摩擦的日本F-15J均来自第204飞行队。而新版《防卫计划大纲》要求空自再向那霸加派一个F-15J飞行队,加上美军驻冲绳嘉手纳基地第18飞行联队的两个F-15C/D战斗机中队,冲绳的F-15的部署量接近百架,客观上形成与中国东南沿海所部署的歼10、歼11B和苏-30先进机群相抗衡的态势。另外,日本尚未在西南诸岛固定部署预警机飞行队,现役的两个预警机飞行队分驻北部的三泽基地(装备13架E-2C)和中部的滨松基地(装备4架E-767),此次日本明确要在那霸直接成立空自第三支预警机飞行队,先从三泽调拨部分E-2C划归该飞行队使用,之后再换装新引进的E-737预警机。
  此外,加上空中加油机、运输机、“爱国者”PAC-3防空反导系统、新型陆基警戒雷达和海自、陆自新型作战力量在西南诸岛的固定和轮转部署,日本在西南诸岛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构成将日趋完备,侦察预警、防空反导、空中突击和对海陆支援等作战能力将得到整体提升,此举将大大增强日本自卫队应对钓鱼岛附近空海域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日本新“安保三箭”特别突出营造“综合机动防卫力”的概念,它取代了2017年版《防卫计划大纲》中提出的“机动防卫力”概念,意在“网络中心战”框架下推动三大自卫队实现战时“无缝衔接”和紧密协作。早在2017年3月,日本就成立新的“统合幕僚监部”(联合作战司令部),取代原有的“统合幕僚会议”(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其各大自卫队实施统一联合作战指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联合指挥机制构建,从体制上保证对自卫队作战指挥的一体化和联合化。以此为基础,近年来日本通过对情报指挥信息系统(C4ISR)的集成,以及在军事训练和演习(包括模拟拦截朝鲜导弹和2017年日本大地震救灾等非传统军事行动)中的磨合,其联合作战能力已有明显提升。事实上,未来日本自卫队将重点推进联合警戒监视、联合防空反导、联合救灾和联合岛屿封锁、进攻及防御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在西南综合预警方面,日本提出要加大对陆自与那国岛侦察监视队,空自新成立的预警机飞行队,海自第1航空群等侦察力量获取信息的整合力度,之后努力构建三大自卫队共用战场综合态势图,为后续联合决策和行动提供支持。   对美“依赖”/“跟随”
  尽管日本新“安保三箭”更多依托国内科技和工业能力来完成部队装备更新,但仔细略论,对美国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依赖的局面没有任何改观,甚至有加深的趋势。仅就航空装备而言,近年来,日本航空工业表面上成绩斐然,P-1反潜巡逻机和C-2运输机等相继服役,国产“心神”试验机的先期研制正式展开,机载武器研发也有新进展,并且日本三菱重工已获得参与38架F-35A战斗机的组装与测试的机会,石川岛播磨重工和三菱电机两家企业还将参与美国F-35A战机发动机、雷达系统约24%的零部件制造等。但以上种种“好兆头”全是“浮华景象”,无法昭示日本有能力独自研发并生产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以及上档次的航空技术装备。
  首先,现代战机构成极为复杂,日本在某些关键技术尤其系统集成方面存在无法弥补的缺陷。其次,以F-22和F-35战斗机为例,五代机的研发费用动辄几百上千亿美元,截止当前,日本光“心神”战机研发投入仅有4.5亿美元,根本是杯水车薪。再次,受制于“武器出口三准则”等的限制,日本军工业运行成本居高不下,正逐渐呈现萎缩态势。因此,短期内日本军用航空业对美依赖式和跟随式发展的特质不会发生改变。
  从作战力量的构成和应用来看,“美主日辅”的局面同样很难改变。尽管在2017年3月26日,日本空自航空总队司令部正式迁至横田基地,与美国空军第5航空队司令部实施“合署办公”,以便遇有突发情况,能迅速组成美日联合空中作战司令部。应日方要求,美日还在横田设立“共同综合应用调整所”,目的是强化在反导预警方面的共享及应用。表面上看,日本自卫队大有与驻日美军平起平坐之势。然而在整个西太平洋方向,尤其是在日本所谓的“西南诸岛”区域,美军的“质与量”均远远超过日本自卫队,类似B-2、F-22和EA-18G等先进战机,包括在轨飞行的300余颗导航、通信和侦察等军用卫星发挥的功能将是无可替代的。通过深入略论可以发现,信息化军队突出强调军事体系构成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各种作战要素、作战单元缺一不可,而构建完备的信息化作战体系,必须有每年大量军费开支作为支撑,当今世界,唯有美国有此能力。因此,日本只能将自身军事系统纳入到美军全球作战体系中才能真正发挥影响,并且随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深度推进,美国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盟友的军力整合要求将进一步提升,日本军力必将陷入“越建设,越依赖”的恶性循环。
  可见,近年来美国鼓励日本发展军事力量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而“再平衡”的根本目的是强化其对亚太的有效控制,其中同样包括对盟国或伙伴国的绝对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空中作战力量无论如何转型,也只能是美军在亚太地区的“非在编航空队”而已。
  编辑:赵静蕊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