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看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夏目漱石是日本著名的文学家,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著作,并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心》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探讨这部著作,我们可以知道,该著作对明治时期的知识分子给予了细致全面的描写,通过先生、K以及“我”这三个知识分子代表的描述,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心》夏目漱石 日本近代 知识分子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知识分子是社会中的特殊阶层,其不仅在思想和文化上较普通大众更具优势,同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其还会对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知识分子的言行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夏目漱石在其著作《心》中对日本明治时期的社会近况以及社会大众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进行生动的描述,并且将知识分子作为主要的描述重点,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著作概述
  1.1著作概况
  夏目漱石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著作,《心》是夏目漱石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夏目漱石在对其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将该著作主要的社会背景设定在明治时期,这与夏目漱石生活的时代基本重合,因此在对《心》这部著作进行研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状况描写的真实性,并通过作者故事的描述,体悟到作者关于当时社会的批判与抨击。
  1.2著作的结构及所反映出的作者态度
  从著作结构上来讲《心》这部小说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我”是这三个部分的连接点,也是整部著作的主要线索之一,在“我”的见证下一个个故事逐渐铺展开来。在小说中“我”并不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作者仅是通过“我”的叙述,将“我与父母”、“我与先生”以及“先生与遗书”等故事展现出来。其中先生是整部小说中较为代表性的人物,其有着隐晦的不愿被人发觉的过去,并在生活中极力的孤立自己、排斥他人。在与先生相处的过程中,“我”的正直单纯与先生的悲观、利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该部小说虽然表现出了作者对明治时期社会的批判与憎恶,但是通过对五个人物死亡的描写,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关于新时代以及新知识分子的渴求与期盼。其中明治天皇以及乃木大将的死亡更是预示着旧时代的过去以及新时代的到来,而代表旧知识分子的K和先生的自杀更是暗示了旧知识分子的灭亡以及新知识分子的产生。
  2 夏目漱石的知识分子情节略论
  夏目漱石关于知识分子有着一定的偏爱,其喜欢通过知识分子的形象,日语论文,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充分的表达出来。以《心》为例,K、先生和“我”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夏目漱石通过对这三个知识分子的描写,传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认识与期望。而夏目漱石之所以对知识分子如此青睐,这与其个人经历有直接的联系。首先,日语论文,夏目漱石本人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并在大的社会环境中深刻的体会到了作为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与挣扎,进而将这种切身感受融入到了文学著作之中。其次,夏目漱石的知识分子情节与其成长的家庭环境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家庭的熏陶作用着人的行为与思想,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使得夏目漱石拥有了良好的家教,并且在言谈举止上彰显了一定的文人气质。由于生活环境的作用,夏目漱石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就是与父母相似的知识分子,因此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心理变化等都深深的印入了夏目漱石的脑海中,造成了其在写作过程中对知识分子的偏爱,并将个人的思想感情寄托于知识分子的形象之上,使得其著作中的知识分子成为自己以及身边家人、朋友、师长等的综合体。
  3 从《心》看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
  《心》中对人物的描写十分的成功,尤其是在心理表现上,更是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先生、K以及“我”是小说中知识分子的代表,通过对这三个人物进行略论,可以全面地了解到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
  3.1先生的自我意识表现
  3.1.1孤独与自我保护
  先生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其有着隐晦不愿被人提及的过去,并且内心充满着防备与悲观。在“我”与先生接触的过程中,虽然“我”从一开始就对先生充满尊敬,并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但先生在与“我”的交往中却仍保持着淡漠的疏离,并且严重缺乏对周围人的信任。在小说中先生拒绝工作、拒绝融入社会甚至拒绝与人交往,其对周围人的不信任,使得先生的内心十分的孤独。而造成先生这种心理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其在青年时期曾经被自己的亲人所欺骗。在亲情与金钱之间,其叔父辜负了先生的信任,侵占了先生父母留下的财产,因此使得先生对金钱与人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小说中先生从这件事之后,开始对人性失去信心,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冷漠的、自私的、利己的。这种认识虽然带有着一定的偏执性,但是却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对金钱利益的看法。在这个故事中,先生俨然是利己主义的受害者,其不仅失去了自己应得的财产,同时也使得自己的内心产生变化,开始出现厌世情绪。由此可见,在先生的自我意识中孤独是一种对自我的保护,其宁愿与所有人保持距离孤独的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也不愿意在得到之后再失去。这种自我意识的产生,是知识分子对社会失望之后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情绪,其使得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在心理以及言行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压抑性和悲观性。
  3.1.2利己与自我厌弃
  小说中在“我”看来先生与他妻子之间的相处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先生与他的妻子明明是相爱的夫妻,但是先生却总是说爱情是罪恶的,这种说法让“我”感到很迷惑。但是通过小说最后先生的遗书我们可以知道,先生之所以会认为爱情是罪恶的,源于其认为他和妻子之间的爱情是不道德的。小说中先生的爱情发生在东京小石川公寓,那个时候先生正处于求学阶段,其对房东小姐产生了深刻的爱意。虽然先生对爱情充满憧憬,并相信爱情的存在,但是由于对人性的认识存在阴影,因此使得先生的爱情摇摆不定。而正是因为这种摇摆不定为先生与K之间的矛盾埋下伏笔。K是先生的好朋友,二者同样为知识分子,并且与先生相比K更具反抗精神。为了帮助K,先生将K带进了小石川公寓,并让K参与到了自己的生活之中。也正是这样使得K认识了房东小姐,并对房东小姐产生了感情。出于对先生的信任,K将对房东小姐的爱慕之情告诉了先生,而内心对爱情摇摆不定的先生在得知K的心意后,开始对K产生憎恶与嫉妒,并在K表白之前,先一步与房东太太进行沟通,表达了自己对房东小姐的爱慕,决定娶房东小姐为妻。先生的这种行为使得K受到严重的打击,最后通过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这一过程中,先生是一个标准的利己主义者,为了获取爱情违背了与朋友之间的道义。但是出于知识分子的特性,先生难以原谅自己的这种利己行为。使得其在获得爱情后,一直承受着自己内心的谴责,并通过为自己朋友扫墓的行为,不断的进行忏悔。先生在爱情方面的这种利己与自我厌弃,显示出了明治时期日本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利益面前知识分子既有获取利益的企图心,又深深憎恶自己的利己行为,内心饱受道德的谴责,因此会产生一种自我厌弃感,进而造成颓废的生活态度。   3.2K的自我意识表现
  K在小说中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其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并且为了自己的道义与家人决裂,在K的身上有知识分子的风骨与傲气,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人类的缺点与劣根性。尤其是在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方面K总是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只有在别人的信任以及赞誉中才能找到奋斗下去的勇气和决心。因此从K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近代日本的知识分子在自我意识中明显缺乏足够的自信与勇气。
  在作者的笔下,K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有着知识分子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一面。出生于寺庙之中的K,其关于宗教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在成长的过程中K一直致力于对道义的追寻与实现。希望通过修炼让自己获得更大的精神力量进而不断超越自我。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太多的冲突与矛盾。K人生中最严重的一次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来源于先生的背叛。先生在K最困难的时候对K伸出援手,让K感受到了朋友的信任,因此K在对房东小姐产生爱意后,其自身的劣根性让其难以立即付诸行动,而是需要在先生处得到支持与鼓励。但是内心充满嫉妒的先生在与K的交谈中却背弃了二者之间的友谊,并对K的精神世界给予了抨击,认为K是一个在精神上没有上进心的傻瓜。这使得K失去了继续行动的勇气,同时也对K的理想造成了严重打击。当K难以在精神上获取更多的突破,并深受孤独的折磨时,K的生存信念逐渐丧失,因此自杀成为了K最终的选择。小说中作者对K自杀过程中的心理给予了细致的描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梦想幻灭的年轻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这种梦想的幻灭不仅是爱情友情上的同时也是K整个人生梦想的幻灭。因此这种信念的丧失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是日本近代大多数知识分子内心的真实写照。虽然日本近代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分子没有在梦想幻灭后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知识分子超越自我,获得精神进步的灵魂却被残酷的社会现实彻底的扼杀了。
  3.3“我”的自我意识表达
  “我”是小说中的主线,其贯穿着小说的始终,通过“我”的描述,将先生、K、父亲等一系列的人物,鲜活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小说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是第三部分的伏笔,通过第三部分对先生与遗书的描写我们才进一步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小说中先生与我一直保持着冷漠的疏离,但是在自杀后却将遗书寄给了“我”,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先生对我的信任,同时也暗示出了先生对“我”的期望。因此“我”在小说中,不仅是线索与见证人,同时也是作者对未来的期许,是作者理想中知识分子的化身。
  3.3.1单纯正直,求真务实
  夏目漱石在《心》中将“我”设定为年轻单纯的少年形象,因此“我”在小说中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没有被社会现实伤害过,在与先生的交往中“我”最初仅凭借着一种出于本能的好感,对先生有着一种基于盲目的信任。这与先生对世人的怀疑与防备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小说中“我”对先生的一举一动都十分的好奇,尤其是先生谜一样的人生经历更是让我充满疑惑,而在后来所有疑惑都得到解答后,“我”又对先生的人生有所感悟,进而形成了一种对旧知识分子的反思,这关于“我”今后的发展以及日本知识分子今后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小说中的“我”个性正直,对知识十分渴求,关于博学赋有思想的先生十分的尊重。这体现出了新知识分子自我意识中对知识的尊重与认可。同时在小说中虽然“我”对先生十分的尊敬与崇拜,但是这种尊敬与崇拜并不盲从,尤其是在得到先生的遗书后,关于先生的过往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因此也显示出了新时代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独立性、
  3.3.2摒弃陈旧,突破自我
  小说中“我”生活于明治末期,在与父亲和先生的相处中对社会近况有了深刻的认识。就“我”的父亲而言,是明治时期大部分民众的代表,其深受封建统治的毒害,有着为天皇尽忠的思想,并且因为天皇和乃木大将军的去世而惴惴不安,最后终于病逝。而小说中先生是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代表,因此明治天皇和乃木将军的去世,也成为了先生的致命一击,其赖以存在的人生信念在旧时代过去的同时,瞬间崩塌,对民主自由的向往终究不敌内心的晦涩与悲观,最终通过自杀的方式结束了旧知识分子的命运。而明治天皇与乃木将军的死亡,在文中代表着旧时代的灭亡,因此我与先生和父亲并不相同,没有对明治天皇的去世而感到过分的不安,相反的在新时代到来的过程中,就《心》整部小说而言,除了“我”以外所有的知识分子在自我意识中都存在着厌世、悲观等思想,因此造成了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消沉与苦闷。而“我”是整个小说中的希望,具有摒弃陈旧、突破自我的意义,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4 总结
  综上所述,夏目漱石是一个关注现实并善于对现实进行批判的作家,通过对《心》中知识分子进行探讨,我们可以发现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曲折的心理变化。文中先生和K代表了旧知识分子的悲观与厌世,而“我”则代表了新知识分子的崛起和希望,这三个不同的知识分子形象,全面而生动地将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展现出来,为现代知识分子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