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坛”和“神棚”看日本人的宗教观[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日本人宗教观的独特之处在于一个人可以同时信仰多个宗教,显然异于其它国家的一个人一般只信仰一个宗教。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神道教和佛教,所以在日本人家里既供放着“佛坛”,又供放有“神棚”。我们解析这种独特宗教观日语论文题目,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佛教;神教;多神论
  中图分类号:B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3-0074-02
  
  一、“佛坛”与“神棚”
  在日本,“佛坛”是用来供奉佛像和祖宗牌位,早晚进行佛事祭拜的地方,而“神棚”则是放置从神宫里请来“神札”的架子,用来祭拜诸神的地方。只有在节日或年终时人们才进行祭拜活动,以祈求家人安康。有特殊事情发生时,如盖房子开新店等,也会在神棚前祈祷。“佛坛”代表佛教,“神棚”代表神道。佛教和神道是日本的两大宗教:神道是日本固有的宗教,也可以说是国教;佛教则是通过中国传入日本的宗教。这两种宗教怎能同时出现在同一家庭里呢?日本人的宗教信仰究竟是什么呢?
  二、神道教的变迁
  日本人的宗教观起源原本和一般的宗教起源说基本一样,但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作用,最后形成其独特的多宗教形式。
  (一)原始的宗教观
  在原始社会,日本宗教的形式最早是以“咒术”即巫术的形式出现的。《魏志》的倭人传里记载有邪马台国的卑弥呼女王具有魔力,会「鬼道に仕えて、能く/\を惑」,通过咒术来统治百姓。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农耕社会,古代日本人认为自然界的万物皆为神,无论是人还是鸟兽,或山川草木或其他的自然界的万物都不同寻常,都能通过“神”这个媒介而具有魔力。所以万物也都被看成了神,都能成为人们敬畏的对象。他们认为通过祭事活动,就能得到神的保护。于是在春耕和秋收之际,各地都要进行祭事活动祈求风调雨顺、生产丰收,并表达对上苍和自然的感激之情。只有巫祝才具有与神通话的能力,巫祝被神灵附体,传达神灵的意志。巫祝实际上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掌握这种祭事大权,实行对村落共同体的统治。后来这种祭事大权归属天皇掌管。神道就是这样一种与人们日常生活保持密切关联的自然信仰形态。
  (二)神格化的天皇
  传说天皇的祖先是天照大神,即太阳神。太阳神的子孙奉太阳神的命令,降临到日本的国土,作为最高的统治者统治这片土地,其化身就是日本的天皇。所以日本人对天皇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他们对天皇绝对的衷心、信仰。日本国一度被叫为神国。
  (三)神道教的产生
  在古代,并没有固定的地方和设施来进行祭礼活动,只是在需要时,才临时搭建。活动结束后,这些临时搭建的设施就被撤去。后来由于被反复利用,而被作为神圣的地方,建造神社,专门从事祭礼活动。神道最初既没有创造它的教祖,也没有像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那样的教义。既没有系统的教团组织,也没有理论。所以当时还不能称为宗教。神社里虽有参拜者,但他们与“信徒”、“教徒”不同。被参拜的“神”也没有被具体化。西历538年,由于佛教的传入,面临与外国宗教的竞争,才作为民族信仰,作为与佛教,儒教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命名为“神道”。“神道”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历720年编纂的史书《日本书纪》中。到了19世纪,明治以后,天皇制绝对主义的官僚们为了维护天皇的地位,提倡日本主义,制定天皇制,把“神道”定为国教,即“神道教”。强制性要求全民到神社进行参拜。把神道与国家结合在一起,致使日本走向军国主义。
  二战失败后,神道教才从国家中分离出来。但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已深深地扎入日本人的生活中了。日本人不但在家中供放神棚,而且,日本国定休息日大部分起源于神道的祭祀活动。如:1 月1 日的元旦, 是一年之初祈祷风调雨顺的农耕祭祀活动, 新年第一天要去参拜神社; 一年丰收之际天皇代表农民尝新, 这就是现在的11 月23 日“勤劳感谢日”; 满三岁、五岁、七岁的孩子参拜神社的“七五三”节; 在神社举行结婚典礼称为“神前结婚”等。
  三、佛教的变迁
  佛教于两汉之际从印度传入中国,于6世纪中叶经百济传入日本。200余年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古坟时代的巫术佛教、飞鸟时代的寺院佛教、奈良时代的学派佛教。
  (一)佛教的兴起
  古坟时代的佛教被视为祭祀“异国之神”的新奇巫术,具有降灾招福之灵验,与日本固有的土著信仰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飞鸟时代,佛教成为大陆先进文明的象征,开始也只局限于贵族阶级,作为他们的私人信仰。虽已传到地方寺庙,但并没有布教民间。僧侣的活动也只限于寺院,不得到处走动。圣德太子为了振兴日本文化,发展日本经济,统治人心,积极提倡信仰佛教,并著有佛教经典注释书《三经义疏》。相继建立了法兴寺、法隆寺、四天王寺,形成了日本最早的佛教文化。
  (二)政权化的佛教
  佛教作为政治上的需要,与国家政权相结合,成为“镇国护家”的工具。这时的人们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只局限于金光灿烂的枷蓝艺术,并没有探索佛教的精神内涵。奈良时代,渡来僧和留学僧将大量汉译佛经和章疏传入日本以这些人为核心逐渐形成佛学探讨的风气。受盛唐文化的作用,佛教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建立了南都六宗之制。后最澄、空海从唐朝归来分别建立了天台宗和真言宗。平安中期以后,逐渐出现了诸多新佛教派别,如净土教。同时吸纳从中国宋朝传来的禅宗诸派,使得佛教真正与民众接轨,发挥宗教原有的职能。据日本书记记载:白凤14年(西历686年)3月27日,天武天皇下令「/T国の家/挨///hを作り、即ち//像と/Uとを置き礼//供/Bセよ」。自江户时代中期开始,日语毕业论文,就形成了每家供奉佛坛的习惯了。日本人举行葬礼都要请法师念经; 8 月15 的盂兰盆节是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 人们相信这一天祖先的灵魂会拜访子孙的家, 日本全国各地跳盂兰盆舞, 举行盛大活动, 热闹非凡。
  长期以来,神教和佛教互相作用,深深地融入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既去寺庙祭拜,又去神社参拜。由此可见,日本人的宗教观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宗教的信仰观。产生多宗教信仰观的主要原因,主要源于他们的原始宗教信仰观――多神论的思想。无论是先祖的灵魂,还是天上的神灵,甚至自然界的山、河、木、石等都是他们信奉的对象。他们认为佛教的“佛”也是期中的一个“神”,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所以能吸收过来一同信奉。这就是与其他国家的只信仰一种神的“信教徒”不同,日本人能同时接受各种宗教思想的根源。外国人很难理解日本人这种多宗教同时信奉行为。其实只要我们明白了日本宗教的起源就知道了日本人不是无宗教信仰,而是“多神论”思想使他们消除了各宗教间的“隔墙”。这种宗教观思想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也作用着着他们对待生活中其他事情的态度。例如对异文化的吸收也是积极的态度。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他们认为是好的东西,都作为“神”吸收过去,并没有受到异文化间“壁垒”的作用。我们通过解析这种唯日本特有的多宗教形式,以便我们了解虽处于亚洲却有别于任何欧亚国家的、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以利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贺静彬等.日本文化概况[M].大连理工学院出版社,2017.
  [2]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M].南开学院出版社,2017.
  [3]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第二版)[M].岩波书店,1990.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