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在明治维新及甲午战争后对中国的作用越来越大。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便有无数志士仁人东渡日本,在那东西文化思想聚集之地学习生活,归国后他们对近代中国带来的作用不谓不巨大。其中就有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陈独秀早年曾六次东渡日本,前后在东京共生活四年之久。在日本,陈独秀所接触到并不仅是日本的思想,更多的是西方的思想,之后他所形成的大部分思想就是发源于日本。 归国后,陈独秀积极开展抗战救国活动,并创办了一系列书刊杂志,发表了诸多文章,其中散落着不少... 引言: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在明治维新及甲午战争后对中国的作用越来越大。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便有无数志士仁人东渡日本,在那东西文化思想聚集之地学习生活,归国后他们对近代中国带来的作用不谓不巨大。其中就有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陈独秀早年曾六次东渡日本,日语论文,前后在东京共生活四年之久。在日本,日语毕业论文,陈独秀所接触到并不仅是日本的思想,更多的是西方的思想,之后他所形成的大部分思想就是发源于日本。 归国后,陈独秀积极开展抗战救国活动,并创办了一系列书刊杂志,发表了诸多文章,其中散落着不少对于日本的记录,字里行间也透露了他对日本的看法、态度等。将这些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可以明显地看到到陈独秀在政治、教育、经济上的日本观,这些日本观有赞美的,有借鉴的,有反对的,有抗争的,将这些日本观结合在一起,可以大致得出陈独秀日本观变化过程:由学习转向批判,最后趋于客观。本论文在展现陈独秀日本观同时,也剖析其日本观产生的原因,略论当时的中日联系,因为几乎每一次中日联系格局的转变都带动了陈独秀对日本的认识与态度。陈独秀在对日本文化的了解上虽不及他人,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用独到的眼光来看待日本,也同样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本论文共分四章,开始是绪论部分,主要略论选题背景,梳理先行探讨,同时对陈独秀赴日次数做一个小考察。第一章介绍陈独秀在政治上的日本观,并结合当时社会背景解明其日本观产生变化的原因。论文第二章则是介绍陈独秀在教育和经济上日本观,交代他从日本借鉴的经验,和对日本负面的看法。最后一章则是将陈独秀的日本观与周作人、戴季陶、李大钊进行比较,阐明其特殊性。结论将全面总结陈独秀日本观的内容、变化过程、特点。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