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对于“配虑表达”的探讨,是在“礼貌准则”理论热潮的作用下诞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以“礼貌准则”为中心而进行的英语和中文的比较探讨并不罕见,可是,对于日本的“配虑表达”的探讨,尤其是从中日对比的角度进行的“配虑表达”的探讨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盲点。中国的一些高等级的日语学习者在使用日语进行交流的时候,经常被指出由于“配虑表达使用的不足”而犯错误。这并不是因为这些日语学习者掌握的日语词汇和语法不足造成的,而是因为没有充分的理解与我们中文不同的日语特有的“配虑文化心理”以及“配虑表达”的使用规则引起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 引言:
在日本,对于“配虑表达”的探讨,是在“礼貌准则”理论热潮的作用下诞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以“礼貌准则”为中心而进行的英语和中文的比较探讨并不罕见,可是,对于日本的“配虑表达”的探讨,尤其是从中日对比的角度进行的“配虑表达”的探讨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盲点。中国的一些高等级的日语学习者在使用日语进行交流的时候,经常被指出由于“配虑表达使用的不足”而犯错误。这并不是因为这些日语学习者掌握的日语词汇和语法不足造成的,而是因为没有充分的理解与我们中文不同的日语特有的“配虑文化心理”以及“配虑表达”的使用规则引起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语用学角度对“配虑表达”的探讨将成为一个值得开发的领域,尤其是从中日两国对比方面的探讨将备受瞩目。 本文,并不是略论“配虑表达”的全般,而是将探讨范围限定于构成“配虑表达”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依赖”这一言语行为。以“依赖”时,使用的“配虑表达”为对象进行探讨。对于论文中使用的“依赖”时使用的“配虑表达”的全部数据是从中日文的电视剧中抽出的。本文论文在“礼貌准则”的普遍原理的基础之上,结合中日两国依赖行为时使用的“配虑表达”的实际用例,对受人际联系和依赖事件的作用的句型的选择使用进行总结略论的基础之上,结合两国的文化背景进行略论,找出两国进行“依赖”行为时使用的“配虑表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不仅有益于中日异文化的理解,而且关于今后的日语教学也将有所帮助。 本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在第1章中,首先阐明本论文的探讨目的及意义,并在对先行探讨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指出先行探讨中存在的几点不足。接下来,对本论文中涉及的几个重要的术语予以解释和说明。最后,日语毕业论文,围绕本文的探讨资料和探讨措施进行简单说明。 在第2章中,首先通过对和“配虑表达”相邻近领域的“敬语表达”,“敬意表达”,“待遇表达”,“礼貌准则”等概念进行比较,明确“配虑表达”的概念。然后,结合布朗·莱文森的面子的概念略论“依赖行为”,指出“依赖行为”是“威胁到别人面子”的最典型的例子的基础上,指出日本人在进行“依赖行为”行为的同时,为不伤及对方的面子,使用着各种“配虑表达”。最后,引用“泷浦”的理论,结合布朗·莱文森的“礼貌准则的策略”,将依赖行为分成“前置部”,“导入部”和“主体部”三部分,将“依赖行为”时的“配虑表达”分成“共感型”和“敬避型”两种,并做成表格。 在第3章中,结合从日语电视剧中收集的“依赖行为”场面的数据结果,考察“依赖行为”时,日语论文,“配虑表达”策略的使用情况。将依赖行为分成“前置部”,“导入部”和“主体部”三部分,对日本人进行“依赖行为”时,“配虑表达”的策略的使用情况,文型的选择以及背后隐藏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原因进行略论。此外,在本章中还结合实例,还尝试对依赖行为中具有“配虑“效果的“副词”和“句末表现”等进行略论。 在第4章当中,结合从中文电视剧中收集的“依赖行为”场面的数据结果,对进行“依赖行为”时,中国人“配虑表达”的策略进行略论的基础上,着手对进行“依赖行为”时,中日两国“配虑表达”的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原因进行对比略论。 在第5章中,对进行“依赖行为”时,中日两国“配虑表达”的策略的使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需要反省的地方以及今后的探讨课题。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