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隔海相望,在语言以及文化等诸多方面相互作用。作为同属“亚洲文化圈”的大国,日本受中国儒家文化的深远作用,吸收借鉴儒家文化道德伦理体系,融入本国国情加以完善之后,从而形成与中国有所不同的耻意识。因而,耻意识的言语表达在两国发展历史上由来已久,业已成为两国现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日耻意识在言语表达方面的体现进行阐述。 首先,在明确了本论文的探讨意义的基础上,中国方面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即通过历史渊源、社会背景等因素的略论,可以看出夏、商、周三代以及先秦时期的耻意... 引言:
中日两国隔海相望,在语言以及文化等诸多方面相互作用。作为同属“亚洲文化圈”的大国,日本受中国儒家文化的深远作用,吸收借鉴儒家文化道德伦理体系,融入本国国情加以完善之后,从而形成与中国有所不同的耻意识。因而,耻意识的言语表达在两国发展历史上由来已久,业已成为两国现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日耻意识在言语表达方面的体现进行阐述。 首先,在明确了本论文的探讨意义的基础上,中国方面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日语论文范文,即通过历史渊源、社会背景等因素的略论,可以看出夏、商、周三代以及先秦时期的耻意识对后世作用巨大,孔孟学说提倡“自律、内省”的耻意识,说明中国的耻意识具有“自律性”。日本方面,从社会特点的角度出发,进行略论,可以看出等级制度、集团主义、义理这三个国家特色主导着日本人的耻意识,由于日本固有的等级制度以及集团主义导致日本人行事作风时刻在意他人的眼光,决定了其耻意识具有“他律性”。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略论出两国耻意识不同的产生原因为:第一、中国人更重视面子,日本人更重视体面;第二、中国人更侧重“仁”,日本人更侧重“忠”。 其次,对中日两国耻意识的具体言语表达作了详细略论。对中日两国有关耻意识的四字词语,包括中国的汉语成语和日本的四字熟语以及谚语,惯用语等具体言语表达着手逐字查阅、逐条略论,力求揭示中日两国的耻意识在言语表达上的特点。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