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敕撰三集”的自然描写--比较文学的新视角[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本文以“敕撰三集”中自然事物“柳”和“雪”的描写为代表,与中唐之前汉诗中的同事物描写进行对比,寻找在自然描写方面日本汉诗对中国诗歌进行借鉴与吸收的内容,并尽量找出其有别于中国汉诗的独特及创新之处。在具体内容上,笔者将对“敕撰三集”中的咏柳和咏雪诗进行略论考察并归类总结,从诗题、诗语、意象三个方面出发与中国诗歌进行对比探讨。本论文将分为下面的三章进行系统论述。 第一章重点介绍“敕撰三集”及其自然描写。主要是对“敕撰三集”及其本身的自然描写做一个简要的概括总结。所谓“敕撰三集”,是指平安时期奉天皇敕命而编纂的三部汉诗总集的合...

引言:

本文以“敕撰三集”中自然事物“柳”和“雪”的描写为代表,与中唐之前汉诗中的同事物描写进行对比,日语论文,寻找在自然描写方面日本汉诗对中国诗歌进行借鉴与吸收的内容,并尽量找出其有别于中国汉诗的独特及创新之处。在具体内容上,笔者将对“敕撰三集”中的咏柳和咏雪诗进行略论考察并归类总结,从诗题、诗语、意象三个方面出发与中国诗歌进行对比探讨。本论文将分为下面的三章进行系统论述。 第一章重点介绍“敕撰三集”及其自然描写。主要是对“敕撰三集”及其本身的自然描写做一个简要的概括总结。所谓“敕撰三集”,是指平安时期奉天皇敕命而编纂的三部汉诗总集的合称,它们分别是《凌云集》、《文华秀丽集》和《经国集》。本章又分为三节。 第一节对《凌云集》及其自然描写进行总结。《凌云集》的编者为小野岑守、菅原清公、勇山文继等,是第一部敕撰汉诗文集。与《怀风藻》相比,《凌云集》的自然描写吟咏题材范围有所扩大,创作技巧更进一步,在数量上咏物诗压倒了写景诗,从只吟咏眼前景物到专一吟咏某一景物,咏物数量质量有所提高。但却义显得过于集中于月、梅、雪、菊、酒等,关于瀑布等气势宏大、较难吟诵的物象却少有涉及。 第二节对《文华秀丽集》及其自然描写进行总结。《文华秀丽集》也是奉嵯峨天皇敕命,由仲雄王与菅原清公、勇山文继、滋野贞主、桑原腹赤等编纂。这部集里的自然景物不再像《怀风藻》中的景物一样单纯用来表明风景的美丽和季节的变更,而是成了表现人世沧桑的载体。《文华秀丽集》中的景物更为灵动,气势更为宏大,诗人们开始敢于展现辽阔的场面,显示非凡的气魄。《文华秀丽集》中的自然,开始展现地更为丰富、更为全面。 第三节对《经国集》及其自然描写进行总结。成书于天长四年,是由中纳言良岑安世奉淳和天皇之命,与滋野贞主、南渊弘贞、菅原清公等共同选编。《经国集》中杂咏诗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分类,一卷收咏春诗,一卷收咏秋冬诗,卷收咏物及其他,使得自然描写的不同特点更为明显。《经国集》里杂咏诗的四季分类法,为其以后的敕撰和歌集的编排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借鉴。 第二章主要是对咏柳诗的自然描写进行考察。从先秦时代开始,柳就成为诗人们笔下的常客。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柳”成为中国诗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另一方面,受到中国唐代及唐代以前柳文化和咏柳诗歌的作用,平安初期日本汉诗人也开始尝试着进行咏柳诗歌的创作。其中,“敕撰三集”中,就有六首以柳为诗题的诗。在本章中,笔者将从咏柳诗题、诗语、意象三个方面入手,对“敕撰三集”和中国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诗歌作比较,考察“敕撰三集”中的咏柳诗歌对中国古代咏柳诗的受容情况,并尽量找出其对中国诗歌的变形、发展之处。 这一章又分作诗题、诗语、意象三节。 第一节是诗题的差异。从写柳诗文的诞生到唐之前,以柳为题的著作可谓数不胜数。常见的诗题有《柳》、《咏柳》、《垂柳》、《折杨柳》、《柳絮》等。还有数量众多的著作以“柳色”为题,其他的诗题如《御沟新柳》、《种柳》、《叹杨花》、《杨柳枝》等等,吟咏题材广泛,内容涉及柳文化、柳习俗的方方面面。总体来说,中国柳诗诗题广泛,吟咏面广,而且大多数诗人都有所涉及。 第二节主要是论述日本汉诗自然描写方面对诗语的借鉴与创新。所谓的诗语,是指人们普遍认为属于中国或日本某一国家、某一诗人、打上了特殊烙印的诗歌语言。在继承中国古代诗语的基础上,“敕撰三集”诗人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一些新的诗语,成为其咏柳诗歌的亮点之处。 第三节主要论述日本汉诗中咏柳诗对中国诗歌意象的借鉴。本节重点略论中闩咏柳诗歌中“柳”的意象,尽力寻找“敕撰三集”咏柳诗歌学习借鉴中国古代咏柳诗歌“柳”意象的痕迹。 第三章主要是对咏雪诗中的自然描写特点进行考察。经过各个朝代的不断积累发展,到唐朝时期,中国的咏雪诗在艺术技巧的表现、审美意象的融合等方面已发展得非常成熟,几乎所有的著名诗人都写过咏雪诗,且有些流传甚广。 这一章,将分为三节进行论述。首先,第一节对诗题的差异进行略论。咏雪的诗题丰富多彩。以“雪”、“咏雪”为题的,历代总数不下百首。以《唐诗分类大辞典》为中心对咏雪诗分类,按照“雪”与不同词性的词语相关系构成诗题来分类,第一类是与表示时间的状语关系在一起,第二类是与形容词关系在一起,第三类是与动词一起构成一个诗题,第四类是以地点名词加“雪”的方式构成诗题,类型繁多。 第一节又分作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相同诗题的论述。“敕撰三集”中有五首“咏雪”诗。“咏……”这种诗题,在《玉台新咏》等中国六朝诗集中就多有出现,“咏雪”是最为常见的诗题之一,著作也最为丰富。《艺文类聚》中有《咏雪》,《初学记》中有《咏雪诗》。南北朝时期,曾出现过一个咏雪诗作创作的高峰期。这都充分证明了日本汉诗中的“咏雪”诗题受到了中国古代咏雪诗题的作用。“对……”这样的诗题,在六朝时代,就多有出现。南北朝时有刘孝绰的《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诗》等。在盛唐著作中,也可以找到许多“对雪”、的例子。日本诗中的“对雪”诗题,也是源自对中国汉诗诗题的借鉴和吸收。 第二部分主要讲咏雪诗中的诗题创新。“敕撰三集”汉诗人没有拘泥于单纯地借鉴和学习中国古代咏雪诗题,在进行汉诗的创作过程中,还对中国古代的咏雪诗题进行了相应的发展变形。主要有三个新发展的诗题:“雨雪”,“初雪”、“早雪”。 第二节主要论述诗语的差异,将以三首咏雪诗中出现的诗语为中心,分相同诗语和特有诗语两部分来具体略论。这三首诗分别是:嵯峨天皇的『和菅清公赋早雪』、藤原道雄的『咏雪』和杨泰师的『五言奉和纪朝臣公咏雪诗一首』。 第一部分是对于相同诗语的论述。主要略论的是“秋扇”、“孙子夜书”、“梅柳”三个词,出自嵯峨天皇的『和菅清公赋早雪』。 第二部分足对于诗语变形的内容。在“敕传三集”咏雪的汉诗中,也有是日本汉诗人独创的诗语,它们是闩本汉诗人借鉴吸收汉诗并不断创新的结果。所要略论的是“玄花”,“回影”两个词。 “玄花”出自《凌云集》中藤原道雄的『咏雪』。笔者并没有在中国古诗中找到“玄花”诗语。考察“玄”的意思,笔者发现,“玄”所含有的一层意思是指“天”。由此,笔者结合藤原道雄这首著作,将“玄花”解释作“天花”,放在这首咏雪诗中来考虑,笔者认为,应该指的是“雪花”。另外,笔者查阅到,中国古文中也将“玄”与“冬”相关系。所以,笔者认为这首日本汉诗中的“玄花”也可以解释为“冬花”,也就是“冬天之花”,指雪花飘落,如同漫天飘舞着冬天的花朵。笔者尝试着在中国唐代之前的著作中寻找相同或近似的表达方式,却只找到了“天花”一词。如中唐诗人熊孺登的著作《雪中答僧书》。将“雪花”写作“玄花”,日本汉诗人在咏雪诗中的创新性已经充分显现出来。 “回影”出白杨泰师的『五言奉和纪朝臣公咏雪诗一首』。小岛先生将“回影”解释为“风中翩翩飞舞的雪的影子”,但是中国古诗文中并没有将“回影”用于咏雪描写的先例,“回影”完全是另外一种意思,它常被用来形容女子曼妙的舞姿,跟“雪”没有直接的联系。同时,中国古文中还有“回雪”这个词,其本意是形容舞姿如飞雪回旋起舞般轻盈柔美。笔者略论认为,在这首日本汉诗中,作者杨泰师是将中国诗文著作中的“回影”、“回雪”两个词糅合到了一起,取了“回影”字形,用“影”来表现飞雪之飘逸轻灵;同时使用了“回雪”的字面意思,还是表示雪飘优美的姿态。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使用“回雪”造成“雪”的用字重复,还可以用“影”字所包含的柔美轻盈之意来突出强调雪飘的迷人风姿。 第三节是对于意象借鉴的论述。日本汉诗中的咏雪诗受到了中国诗歌著作的广泛作用。在这个作用的过程中,雪形象所包含的意象,不可能不对日本诗人产生作用。“敕撰三集”所表现出来的雪意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以雪兆丰年和以雪喻纯洁、高尚。中国民间自古就有“瑞雪兆丰年”之说,所以“雪”常常与“瑞”、“丰”关系在一起。这种意象始自南北朝时的谢庄。在“敕撰三集”中共有三首诗是通过雪景描写“兆丰年”的。这些诗句的出现,充分证明,日本汉诗人也完全接受了来自中国的“瑞、丰”意象,表达了中日两国人民相同的“瑞雪兆丰年”的美好愿望。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又分为两节:借鉴吸收和相对局限。 第一节主要讲对中国的借鉴吸收的特点。“敕撰三集"中,摹拟六朝诗的倾向已经为模仿唐诗的趋势所代替。在平安朝前期的缙绅诗人心目中,被奉为偶像的已不是汉魏六朝诗的标本《文选》,而是唐诗的典范之一《白氏文集》。当然,除了白居易与《白氏文集》以外,其他许多唐代诗人及其著作也成为平安朝前期缙绅诗人所模仿和效法的对象。这显然是多方借鉴学习的结果。 第二节主要是论述“敕撰三集”自然描写上的相对局限性。从诗题、诗语上来看,日本汉诗人的著作,绝大部分还是局限于中国诗人已经涉猎过的范围,关于没有先前诗例的描写方式或者表达形式,他们少有涉及。这体现出日本汉诗人在创作上似乎有点信心不足,或者说其创作确实是还处在一个借鉴吸收的初级阶段,只有少数的描写才会出现美妙的灵光一现。可以说日本汉诗人根本就没有走出中国诗人所开创的创作领域。 从表达意象上来看,无论是写柳还是写雪,日本汉诗都没有脱离开中国诗歌意象的作用,甚至都没有体现出日本独有的意象内容。“敕撰三集”中的自然描写虽然掺杂了日本因素,但是这种因素还微乎其微,远没有达到作用诗歌基调的程度,所以,表现出来的意象内容与中国汉诗所表达的内容极为相似。

参考文献: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