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记》地名起源传说与中国地名起源传说比较探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风土记》是日本大化革新,以皇室为中心的律令制国家体制形成之后,作为国家修史事业的一项方法,于和铜六年在中央的诏令下编纂而成的。与同时期完成的、同样作为该时期编史事业一部分的《古事记》、《日本书纪》一样,具有相同的特征:侧重于神话传说的记载。该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系列史书的性质,即为天皇为中心的大和朝廷统治的正当化服务的功能。另外,作为地方为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编纂的地理书,《风土记》又具有与记纪不同的特征,其中地名起源及其相关传说构成《风土记》最突出、最有探讨价值的内容。 迄今为止,与《古事记》、《日本书纪》相比,国外对...

引言:

《风土记》是日本大化革新,以皇室为中心的律令制国家体制形成之后,作为国家修史事业的一项方法,于和铜六年在中央的诏令下编纂而成的。与同时期完成的、同样作为该时期编史事业一部分的《古事记》、《日本书纪》一样,具有相同的特征:侧重于神话传说的记载。该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系列史书的性质,即为天皇为中心的大和朝廷统治的正当化服务的功能。另外,作为地方为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编纂的地理书,《风土记》又具有与记纪不同的特征,其中地名起源及其相关传说构成《风土记》最突出、最有探讨价值的内容。 迄今为止,与《古事记》、《日本书纪》相比,国外对《风土记》的探讨相对滞后,其中专门以地名起源传说为对象的探讨更有待于不断的拓展与深化。而国内学界更是鲜有论及《风土记》地名起源传说及其与中国地名起源传说的比较探讨。 本文拟从形式、内容方面对《风土记》的地名起源传说引言:全面深入的略论与探讨,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处于同一时期的中国地理志,如《初学记》、《艺文类聚》、《水经注》等的地名起源传说逐一比较。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先行探讨,采用实证的探讨措施,对地名传说进行分类,就各类例子进行略论,之后再将两国例子进行比较,指出其相同点与不同之处,总结出《风土记》地名起源传说的特征。 本文内容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序章介绍先行探讨,并指出先行探讨的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一章从形式上对中日地名起源传说进行比较,分别从“说文解字式”、“好字嘉字式”和“半自然半传说式”进行略论;第二章从内容上对中日地名起源传说进行比较,第一部分是略论以神或人为中心的地名传说,其中又分别从神、“人皇”和普通人物与地名传说的联系进行分类略论。第二部分略论以自然为中心的地名传说,从以动植物、地貌地形、山川河流命名进行归类;最后一部分,对前面的略论比较进行总结,归纳出《风土记》与中国地名传说的差异处以及各自的特点,并对以后的探讨课题做了展望。序章中对先行探讨作了归纳,分别列举了小岛宪之、井手至以及长野一雄所作的先行探讨。小岛宪之在《上代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中的略论,其侧重点在于宏观上的比较,但没有对《风土记》的传说本身进行深入详细的略论;井手至氏的《风土记地名传说和地名》则对《风土记》中以神和天皇为内容的传说进行了分类;长野一雄氏在《风土记的地名传说和中国的地名传说》中的分类比较全面,具体到对个别例子进行比较,并与中国地名传说对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风土记》地名传说的独特性。但笔者认为这些先行探讨都有其不足的地方。 小岛宪之氏的整体略论与结论给我们一些启示,《风土记》从下令编纂到完成,这一过程受到汉籍的作用是无庸质疑的;但同时不可忽略的是,有必要考虑到上代人独特的思考方式以及政治统治目的等因素。 井手至氏将论述的对象范围更小地集中在与神、天皇及尊贵人物这一特点上。这一略论很中肯地点出了《风土记》最主要的特征。但其认为原因就在于上代人从常见、普通的事物、现象中都感觉到神意,因此地名由来大量出现神的说法则略显简单。 长野氏的分类比较全面,但有些地方有重复累赘之嫌。将两国地名传说特点归结为中国地名传说中出现的人物、事迹有较强的历史性和真实性,《风土记》中的有较强的即兴性是客观的,但单单将这种地名由来的即兴性归结为上代人在举行仪礼、祭祀或观览国土时心中有感而发说出的话,则有些牵强;对于地名传说中有很多与神相关的内容的问题,笔者认为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从政治意图、土地性质和日本传统信仰等方面进行剖析。 接下来,从形式和内容上对两国地名传说进行比较。 第一部分从形式上对中日两国地名传说进行比较,包括“说文解字式”、“好字嘉字式”、“半自然半传说式”。 “说文解字式”,即根据地名文字本身的词义来解释该地名的由来,它具体包括根据意义直接取字命名、同义词替换命名和近义词替换命名等方式。 在《风土记》中,此类最为朴素而颇具合理性的“说文解字式”的命名方式为数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可以归结于编撰者的汉语水平的局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一类命名方式不是《风土记》的特色和重点所在。 “好字”、“嘉名”的概念在中国地名中经常使用,是一个应用较为成熟的概念;编纂《风土记》的诏令第一条“郡乡名著好字”,即以“好字”为郡乡命名。这可以看做是日本负责修史的国司在国内无可参照的情况下,只能一一模仿中国的做法。另外,以诏令的形式向全国下达令令,形成了一种全国上下必须遵守的有关命名时采用文字的相关规定。这一方面显示了中央命令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也达到了在实际进行命名时有统一的规范的目的。 “半自然半传说式”即传说中出现的内容一半是涉及单纯自然内容,一半又出现神或其他人物形象。这正是《风土记》地名传说的一大特色。从科学和逻辑的角度来看,以自然特征命名其实更具有真实性与普遍性。但无可否认的是,加上与神或天皇相关的内容,会使地名传说本身披上神秘色彩。这一神秘色彩,会使地名以及土地本身也充满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感觉。一般情况下,神话传说依附于地名起源传说,地理特征说明才是主体,但在《风土记》里,神话内容所占的比重和地位都压倒了自然特征的说明,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半自然半传说式”的命名方式在《风土记》有较多的例子,这主要取决于该命名方式所描写的是与神、天皇相关的传说内容。 从编撰的目的来看,可以说《风土记》就是在对中国地志的模仿,其具体的地名传说、地名命名形式也就自然离不开对中国地名传说的借鉴了。 接着从内容上进行比较略论,主要针对传说内容所涉及的对象进行分类考察。具体又分成两大部分进行论述,包括传说的内容是以神或人为中心的以及以自然为中心的。 中日两国的地名传说都有以人物或以自然或者人物与自然兼有的内容。两者兼有的传说究竟是以人物为主还是以自然为主也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划分标准,但这样的例子占的比例并不大。另外,概观《风土记》的地名传说,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说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是《风土记》地名传说一个最重要的特色。因此,将人物和自然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进行比较。 其中人物部分又分成以神,天皇和普通人物等相关的内容,与神和天皇相关的内容是主要论述对象。以神为中心的部分主要讲述土地占领与祭祀神这两种内容的传说;以天皇为中心的部分则分为以天皇的出巡、镇压叛乱和其他天皇的日常行为为内容的传说。 自然部分则从地名是以动植物、地形地貌或者山脉河流命名的角度对传说进行略论。另外说明一点,由于以动植物、地形地貌或山脉河流的传说除了内容上的特点之外,这样的命名在中国地名传说中已经成为了某些得到继承的规律,因此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跟命名的形式有关,不单是与内容有关。 神是虚构的形象,而天皇则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日语毕业论文,从这个角度上将其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同时,在历史时间上,神比天皇早出现,土地最早的渊源也是先与神有关,后来出现天皇制后才逐渐演变为天皇掌控下的土地,因此两者在地名传说中出现有其各自的特点。 以神为中心的部分,包括占领土地的地名传说和祭祀“荒神”的地名传说。占领土地传说中有神或先祖在土地上设立标志物或划定边界线来表示自己对土地的占有:例如在土地上种植植物、落下某件物品或在土地上用膳等;也有二神围绕着土地、自然资源等引言:争夺的题材:胜者则占有土地,败者则落逃等。 祭祀“荒神”类的地名传说中“荒神”杀害百姓,成为百姓生活的妨害。为制止“荒神”杀人,人们通过占卜祭祀来慰籍神灵,从某个意义上讲,受到祭拜就意味着得到认可和尊重,因此神灵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不再残害这里的平民百姓;另外还有由天皇、朝廷解决“荒神”杀人的问题,其解决方式或是对“荒神”施以安抚或是采取更强硬的手段,以天皇的皇威及武力使“荒神”屈服,而作为一方土地的神,最终也得归顺于天皇。中国的地名传说中有关此类神占领土地或是杀人的例子基本上没有。 以天皇为中心的部分,分别略论与天皇巡视、镇压叛乱者以及其他的与天皇行为,如天皇赏赐、天皇的日常行为、婚姻等有关的传说。 以天皇巡视、出行行为为内容的地名传说,在《风土记》中占了很大的部分,此类传说也是《风土记》地名传说的最大特色之一。因此作为本文的略论对象,有很强的代表性。中国的地名传说中也有此类例子,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在具体内容上有很大的可比性。 天皇在出巡的过程中登高观望,发出对国土广阔、景致美丽的赞叹。因为在皇权为中心的中央统治下,臣民、国土以及其它资源都归天皇所有,因此对自己国土的辽阔美好发出的赞叹也表达了天皇对自己国家的自豪之情。而作为地方,有幸得到天皇的光临,天皇说的每一句话都尤为珍贵,尤其是对这个地方做出的好评价,自然会被铭记并作为地名保留下来;也有以天皇出行途中发生的事情来命名,包括与天皇有关的某个小细节,如以天皇洗手等的小情节来命名;另外还要注意一下传说中出现的一些

参考文献: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