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联系历来是中外联系史领域探讨的一个热点。十九世纪下叶,日本用武力开始实施吞并琉球的计划,竭力阻断琉球与中国之间长达五百年的朝贡联系,日语论文题目,由此引发了涉及中、琉、日三方联系的“球案”事件。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入手,通过论述清政府决策层和各个大臣对处理“球案”的反应过程,略论出此时的清王朝迫于内外压力,外交策略开始从传统朝贡联系向近代外交转变的原因。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介绍了多年来史学界从不同角度对中琉日联系史进行的探讨的状况及已取得的成果,并阐明自己选择这个思路进行探讨的原因。 第二部分论述日本占... 引言: 中日联系历来是中外联系史领域探讨的一个热点。十九世纪下叶,日本用武力开始实施吞并琉球的计划,竭力阻断琉球与中国之间长达五百年的朝贡联系,由此引发了涉及中、琉、日三方联系的“球案”事件。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入手,通过论述清政府决策层和各个大臣对处理“球案”的反应过程,略论出此时的清王朝迫于内外压力,外交策略开始从传统朝贡联系向近代外交转变的原因。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介绍了多年来史学界从不同角度对中琉日联系史进行的探讨的状况及已取得的成果,并阐明自己选择这个思路进行探讨的原因。 第二部分论述日本占领琉球的过程和清朝对“球案”的前期反应,详细略论了外交大臣何如璋的对日交涉和国际调停的经过,以及“分岛改约论”和《球案条约》的出台。 第三部分论述清朝政府对琉球事件的中期反应,清廷内部官员对“球案”的处理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重点略论了右庶子陈宝琛“羁縻推宕之法"、刘坤-“球案宣妥速议结、倭约宜慎重图维”论和张树声“球案不必急议、倭约未便牵连”论。 第四部分是清朝政府琉球事件的后期反应,清廷经过内部官员大讨论,最终选择李鸿章的“支展之法”来解决琉球问题。 第五部分结语,通过梳理清朝政府对“球案”处理过程,略论出琉球群岛丧失及“球案”交涉失败的主客观原因。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