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亚文化圈内,以汉字为载体,中国文化长期作用着周边诸国。然而,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在重视本民族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同时,亦通过文化输出扩大其认同感和国际作用力。时至今日,韩国关于汉字的使用已呈现出明显的淡化态势,而越南也已停止使用汉字,唯独日本在保留汉字的同时还非常重视汉文教育,甚至可以说汉文教育是日本国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国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文修养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撑。而教材又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对教材的研宄,既可以窥探当今日本汉文教育的近况... 引言:
在东亚文化圈内,以汉字为载体,中国文化长期作用着周边诸国。然而,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在重视本民族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同时,亦通过文化输出扩大其认同感和国际作用力。时至今日,韩国关于汉字的使用已呈现出明显的淡化态势,而越南也已停止使用汉字,唯独日本在保留汉字的同时还非常重视汉文教育,甚至可以说汉文教育是日本国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日语论文题目,国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文修养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撑。而教材又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对教材的研宄,既可以窥探当今日本汉文教育的近况和教育理念,又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影响,将日本汉文教育研宄介绍到中国的同时,希望能给中国国内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古诗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主要是对日本高中《国语综合》中的汉诗文选篇及教学进行研宄。第一部分,围绕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7年检定通过、2017年投入教学使用的9家出版社的23种高中《国语综合》教材,从文类、时代、内容等多个角度对汉文选篇进行分类统计。同时,选取了“史传,史话”类选篇重要出处一一《十八史略》为重点描述对象,梳理其在教材发展演变过程中从无到有后来达到与《史记》并驾齐驱,合称为“史传教材双璧”这一漫漫长路,并略论了其流行日本的原因在于简明精炼、通俗易懂的自身特点适应了汉文教材编写及日本人阅读的需要;汉文教育的兴衰、汉学修养的高低以及编订刊行的数量作用了其传播。此外,还结合了由溪水社出版的《汉文教材研宄》系列丛书,对汉文教学设计及教学特点进行了归纳。 第二部分,则以汉诗为切入点,从诗体、诗人、内容等视角对选篇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将“诗仙”李白作为个案,发现教材中多选录其“思乡”、“送别”主题的绝句。这不仅在于李白的生平经历推动了该内容诗歌的创作,数量颇多,艺术价值极高;也在于该内容的诗歌符合日本社会的“人情”观。除此之外,还对教材中“二白”地位的变化轨迹进行勾勒,发现李白后来居上的这一现象与日本人的审美变化及中国文学思潮的东渐扶桑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在汉诗教学上,日本除了重视朗读、想象这一普遍环节外,还呈现出符合民族个性的特点,即非常注重文史地的结合以及对自然风光的感受,特别是对色彩的解读。 第三部分,从文学历史的关联性、作家著作的经典性、阅读理解的难易度、教材编制的参照性等多个维度探究日本高中《国语综合》汉诗文选篇作用因素。 第四部分,将日本汉文教育置于东亚文化圈内,横向比较其与韩国、越南等国语教材中汉诗文选篇的异同,辨析其选篇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赴日本专题考察的所见所闻,客观看待现行日本高中国语教材中的汉诗文选篇及汉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