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中,以奇迹般的速度成长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和投资大国。战后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经过70年代的恢复,80年代的飞跃发展后达到了高峰,进入90年代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连续几年达到过世界第一的规模。可以说,日本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式对外之直接投资形式,即:输出比较劣势产业→扩大比较优势幅度,日语论文,增加贸易量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上升,福利上升并加速技术创新的扩散→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扩张。这一模式极具鲜明的日本特色,关于其他后发国家同样具有积极的借鉴指导意义。 中国作为... 引言: 日本在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中,以奇迹般的速度成长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和投资大国。战后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经过70年代的恢复,80年代的飞跃发展后达到了高峰,进入90年代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连续几年达到过世界第一的规模。可以说,日本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式对外之直接投资形式,即:输出比较劣势产业→扩大比较优势幅度,增加贸易量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上升,福利上升并加速技术创新的扩散→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扩张。这一模式极具鲜明的日本特色,关于其他后发国家同样具有积极的借鉴指导意义。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司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其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7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全球排名由上半年的第十七位上升到第十三位。但是由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当前的对外投资规模仍然较小,还属于初级阶段,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仍需不断的吸取成功案例的经验。 鉴于80年代的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与现在的中国的发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经济均处于腾飞时期,每年的GDP增长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独领风骚;本币面临着严重的升值压力,本币逐步的升值导致了房市涨股市牛的局面,经济的进一步热化也推动了许多公司的对外投资热潮,对外投资规模也在日趋扩大;而且两国虽然经济体制不同,但是在他们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时刻都可以看到有一只“有形的手”在干预着经济活动。所以本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探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和战略,通过揭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指出中国当前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不足,并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经验角度提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思路。 本文由绪论、正文四章共五章构成,各章具体按如下思路引言:: 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并解释了本文的基本写作框架,最后综述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探讨文献。 本文的文献综述主要分别从适合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和适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出发。首先就适合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文献做一个综述。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实践相关的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微观理论(产业结构)和宏观理论(资本成本)。从微观层面上介绍的理论主要有垄断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宏观理论探讨的相关文献主要有Chang、Park等人通过投资流向探讨得出研发支出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正相关联系;Caves、Kawai等人得出的关税、配额和其他的进口替代政策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以及Goldberg、Benassy-Ouere、Yuqing XING等人探讨的汇率变化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Tamim探讨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日本贸易结构的变化等。 其次,就适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相关文献做一个综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跨国企业经营理论的创新和一系列有作用力的理论流派的发展。最早专门探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学者有威尔斯(Wells,1977),其作品《发展中国家公司的国际化》及《第三世界跨国公司》一书认为,即使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也可能存在着对外投资的某种优势,这种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低生产成本。英国经济学家拉奥(Lall,1983)在《新跨国企业一一第三世界公司的发展》一书中,从技术变动的角度对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行为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技术地方化理论。英国的坎特韦尔(J.A.Cantwell)和托兰锡诺(P.E.Tollaention)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在《技术创新与第三世界跨国企业》论文中共同提出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第二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概况。这一段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通过图表数据划分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日本在二战后,其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战后恢复期(1951-1970)、高速增长期(1971-1980)、急剧膨胀期(1981-1990)、停滞调整期(1991-1999)、新衰退和恢复发展期(2017-至今)。其次,从经济快速增长、日元升值、贸易摩擦、政策以及高收益率等方面略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的原因。第三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这一章通过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历程的略论,得出日本在不同时期,其区域、产业结构、以及进入方式的不同特点。日本在不同阶段,其对外投资的区域主要呈现出从早期集中在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到鼎盛时期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到近几年对外直接投资逐渐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均化的特点。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以非制造业为主引言:的。从其产业结构来看,大致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行业向高职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行业进行调整。日本在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也逐渐完成了国内的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正是因为由于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得其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得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所生产的产品能与欧美等大国相抗衡,最后进一步使对外直接投资得到扩张。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也比较多样化,不仅有绿地投资,也有国际并购、独资、合资、合作、非股权的技术转让、委托加工等。 第四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略论。这一章首先研讨了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从1986—2017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存在着相当大的资本流出缺口。这个巨大的缺口,意味着我国国内的投资市场被外商占领,由于许多外商又同时享受着各种超国民优惠待遇,使得中国本土公司发展面临严重考验;且在跨国企业控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产业通常均被限制在产业链的低附加值一端,使得本国的产业结构很难得到升级。且从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超过了适度规模,而在这些外汇储备资产中又以美元为主,随着RMB的不断升值,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也在不断的缩水。此外,从我国在外国的投资来看,主要是以购买美国低利率的美国国债为主,但是外商在对中国进行投资的角度看,其大都是在中国并购公司,获得的是高收益率的股权。因此“债权换股权”的结果,致使我们蒙受了不小的收益损失。因此在当务之急,我们也要大力鼓励中国的公司像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一样“走出去”,在外国直接投资获得更好的收益。 其次,本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做了一个简单回顾。从1979年至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虽然从纵向比较上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横向上看,当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不论是从流量上还是从存量上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即便与某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还属于不成熟的对外投资阶段。在接下来的小节中,主要略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投资规模在逐渐增大、民营公司逐渐成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的特点。但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仍相对集中,基本集中在港澳地区和发展中国家,而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所占比例明显不足。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过分集中在初级产品上,忽略了对高科技含量产业的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没有起到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而且,当前世界上流行的并购形式在我国对外投资方式中仍不占主要地位。 第五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启示。这一章,在前面几章的铺垫后,首先先总结一下中日FDI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虽然80年代的日本和现在的中国,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很大的形似度,但是通过前面几章的略论,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其在欧美等地韵对外投资中所涉及的产业均为技术密集型程度较高的高新技术领域,在当时的日本,其国内已经完成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它的产品可以与欧美发达国家抗衡;但是当前的中国,国内的产业结构还有待升级,其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也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行业和初级加工制造业,缺乏日益成为国际经济主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投资。 在接下来的小节中,主要略论从日本的成功经验得出的对中国的启示。首先,要关注获取资源型对外直接投资。如果我们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建立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这样就可以一方面解决中国国内自然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而且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_其次,选择合适的投资内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当前我们首先可以将以资源开发业为主转向以制造业为主,加大制造业对外投资的力度。然后我国还要加大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技术的“外溢效应”和“示范效应”向国内传输,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第三,加快跨国企业发展的步伐。像日本一样,塑造成功的跨国企业,不仅可以生产出高科技含量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还可以提升整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第四,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的服务体系。像日本一样,从建立政策体系、建立相关机构,加强对外投资服务等方面加以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第五,以大公司为投资主体,充分发挥公司群体的力量。根据日本的经验,形成以大公司为主体,国有与民营、大型集团与中小企业共同“走出去”的对外直接投资格局。按照核心竞争力的标准,关于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中小企业和民营公司,都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其对外投资。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