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其环境政策的变化,食品贸易壁垒日益森严,严重地作用和制约我国的食品贸易。本文通过对日本环境政策的变化,及其日本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的阐述和略论,指出了我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并提出了发展对日食品贸易的对策和建议。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日本环境政策的变化。战后至今,日本环境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其过程大体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5-1975年的“公害”治理阶段,其环境政策主要是对付公害问题。第二个阶段是1976-1989年的环境政策协调和规划阶段,环境政策的... 引言:
日本作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其环境政策的变化,食品贸易壁垒日益森严,日语论文范文,严重地作用和制约我国的食品贸易。本文通过对日本环境政策的变化,及其日本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的阐述和略论,指出了我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并提出了发展对日食品贸易的对策和建议。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日本环境政策的变化。战后至今,日本环境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其过程大体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5-1975年的“公害”治理阶段,其环境政策主要是对付公害问题。第二个阶段是1976-1989年的环境政策协调和规划阶段,环境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第三个阶段是1990年至今的环境政策国际化阶段。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环境问题也跨越国界成为全球性问题,与此相适应,日本环境政策也出现了明显的国际化倾向,这一阶段日本环境政策的特点是:公司行动迅速,重视环境外交。 第二部分叙述了日本食品生产、贸易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日本食品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况对其食品生产与贸易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日本有自给生产能力的粮食和畜产品仅限于大米和鸡蛋。由于国外农产品价格低廉,日本从海外进口农产品增加,国内生产下降,因此我国对日本食品出口的空间很大。20世纪70年代,日本为了减少农田盐碱化、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化肥),提高农产品品质安全,开始发展生态农业。日本环境政策的严格化和国际化,特别是有关食品贸易制度的日益苛刻,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必然对我国的对日贸易,尤其是食品的对日出口贸易产生重大的作用。 第三部分是有关日本环境和食品的法学和管理制度。日本对于环境方面的法学主要有13个。随着形势的发展根据现实情况的需要,当已有法学中出现不充分、不全面的情况或者有过时的内容时基本上是采用追加“附则”的形式对原有的法学进行调整与补充,这样既维护了法学的严肃性,也体现了法学的连续性。近年日本实施“有机食品”认证制度,规定未使用农药和化肥的食品为“有机食品”。日本除了对蔬菜、大米等农产品实行“有机食品”认证制度外,从2017年起对肉、蛋等畜产品也实行“有机食品”认证制度。由于标准和程序过于严格,即使日本生产者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也不多,而关于外国生产者而言,由于认证主要由日本国内机构承担,而且执行日本的标准,因而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准入门槛,这将对我国食品出口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四部分是有关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日本的技术性贸易方法体系主要包括技术法规和标准、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与合格评定程序、绿色技术壁垒等,当前日本有25项认证制度。日本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名目繁多,而且很多技术标准不同于国际通行的标准。一种产品要进入日本市场,不仅要符合国际标准,还必须符合日本标准。日本对绿色技术壁垒格外重视,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了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包括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和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 第五部分是我国对日本食品贸易的近况及对策。入世以后,我国食品贸易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日益严峻。日本对我国食品进口除了实行法定的绿色壁垒外,还实行了超常规的严厉限制方法。我国于1989年提出发展绿色食品,但由于总体经济水平不高,出口商品在安全和质量等方面与国际标准和法规要求确实存在差距。我国当前的绿色食品标准还刚刚建立,与发达国家比较还不太完善。通过对日本环境政策、相关产业、绿色壁垒及贸易发展略论,针对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的近况,本文提出了我国绿色食品拓展日本市场的对策:一是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境管理标准和机制,针对我国食品生产中的问题制订有关质量标准,在生产、加工、运输、检验检疫等各环节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从而提高出口食品的安全指标。二是培育一批从事绿色食品生产和开发的高科技龙头公司,建立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三是加强与日本绿色食品生产的合作。四是探讨日本绿色食品市场的特点,做到知己知彼。五是完善我国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卫生的法学制度。六是建议成立绿色食品贸易管理中心,实行统一管理,用诚信和质量来打开和占领日本乃至国际绿色食品市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