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立体语言学模式就成为综合语言能力和言语行为的模式,既可以用来略论共时性的(Syn2chronic) 语言体系,又可以用来略论历时性的(Di2achronic) 言语行为,是静态的语言和动态的言语辩证统一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Tytler ) 的翻译准则(出自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Translation) 和中国严复的“译事三难: 信达雅”。实际上已经接触到语言系统的语义、语用、语符三个层次的本质了。如泰氏第一准则, “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和严氏的“信”,都涉及语义层次(深层) 问题。泰氏第二准则,“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和严氏的“雅”都涉及语用层次(修辞层) 问题。泰氏第三准则, “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和严氏的“达”,都涉及语符层次(表层) 问题。 严氏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认识到信达雅(用现代语言学来解释,即语义语符语用三个层次) 是人类语言系统的共同本质(共性)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也就是说,三者不但是单语交际(如写文章) 的本质,而且也是双语交际(如译事) 的本质。“信、达、雅”标准提出以来,从者如流,经久不衰,其原因就在于它抓住了语言三个层次的本质。 2. 生成语法的深层、表层概念只适用于句子,而立体语言学认为五个(或七个) 语言因子却有三个层次的转换问题。例如:从立体语言学的观点看,词汇学(Lexilogy) 不再单纯探讨词的表层(音位学和形态学) 和深层(词义学) ,而且还要探讨词的修辞层(修辞学) ,更要探讨三个层次的动态转换联系,例如探讨词义通过语用修辞而发生变化,从指称意义(De2notation) 转化为内涵意义(Connotation) 等。从立体语言学的观点出发,词组(包括短语) 的探讨也将从词汇学分离而独立成为词组学,惯用词组(包括成语、惯用语和俗语等) 不但要探讨其结构(表层) 和语义(深层) ,还要探讨其修辞功能(即语法词组的总体修辞效果) 。句法律要综合探讨句义、句用、句法三位一体的规律,要充分吸取生成语法对于生成转换规则和准则的探讨成果,探讨句子三个层次的相互转换的规律。立体语言学还要扩大话语语言学的成果,除探讨超句体的语义结构(深层) 和句群结构(表层) 外,还要探讨超句体的修辞结构(修辞层) ,更要探讨三者之间的转换联系。 在词、词组、句、超句体四个语言因子等级三个层次十二个语言平面的基础上,吸取文艺学(特别是文艺符号学) 和美学的成果,探讨篇章的深层结构、修辞结构和表层结构,探讨文学著作的语言系统。 篇章深层的语义结构包括篇章的主题思想形象和思维模式;篇章修辞层的语义结构包括言语的表现风格和文体;篇章表层的语符结构包括篇章的音韵、节奏、格调和布局。 由此可见,对著作篇章语言系统的略论,是语言学与文艺学的结合部。从欣赏理解著作的角度看,从著作的语言系统入手,理解略论著作反映的审美心理系统和社会生活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对著作篇章语言三个层次转换的略论,是语言学的终点和文艺学的起点。从创作(在翻译上是表达) 著作的角度看,从社会生活系统和作者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心理系统出发,生成著作(或译作) 的语言符号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对著作篇章语言三个层次转换的构思,是文艺学的终点和语言学的起点。文学语言学是语言学与文艺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立体语言学普遍语法模式也为描述文学语言系统提供了较科学的模式。
1 ,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