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融合视角下翻译注释策略[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注释是译者实现其翻译目的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从翻译实践来看,翻译注释策略事实上的缺席往往导致当注不注、繁简失度、注犹不注的后果。该文通过对一个个案在注释方面得失的略论,指出译者必须对目的语读者群体的公共视域有充分的了解,并使译者视域与源语视域融合所产生的新视域与之发生融合,从而制定相应的翻译注释策略,以便使注释发挥其应有的影响。
关键词:翻译注释策略;缺席;目的语读者群体;公共视域;视域融合
1.引言
注释是译者实现翻译目的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但翻译实践的近况是:译者在要否注释、何时注释以及怎样注释的问题上往往还只能根据个人的判断甚至喜好来处理,英语论文范文,没有甚至也似乎不需要有相应的规则以资遵循。翻译注释策略的事实上的缺席所造成的后果是当注不注、繁简失度、注犹不注。那么如何使注释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呢?意大利着名小说家、符号学家艾柯的《诠释与过度诠释》一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探讨个案:其旁征博引的风格意味着需要注释之处甚多;其中文译本在注释方面的得失也给我们以很好的借鉴。从视域二度融合的角度对这一个案进行剖析,可能有助于我们对翻译注释策略的研讨。
2.个案
《诠释与过度诠释》一书中文译本的译者为读者着想,做出的译注有三十条之多,对读者理解译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注释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先看一些例子:
例1.[原文]I know there are poetics texts whose aim is to show that interpretations can be infinite. I know that Finnegans Wake was written for an ideal reader affected by an ideal insomnia.
[译文]我知道这么一些诗学着作,其目的旨在于表明诠释可以是无限的。我知道《为芬尼根守灵》(Finnegans Wake)是为那些“理想的读者”而写的,这些理想读者为那种“理想的失眠症”所控制。
例2.[原文]Horatius becomes a hero because he manages to hold the enemy on the border- a bridge thrown up between the Romans and the Others.
[译文]赫拉提乌斯之所以成为了英雄,是一位他设法将敌人阻挡在边界之外——摧毁了关系罗马与外界的一座桥。
赫拉提乌斯(Horatius),传说中的罗马英雄。他将入侵的敌人阻在河湾之内,同时罗马人摧毁了他身后的一座桥,使得敌人无法通过。从河中游回来后,他得到的奖赏是:尽其所能在一天内犁的地都归他所有。——译注
例3.[原文]It seems that Jacopo Belbo is fond of whisky and his initials make‘J&B’.
[译文]贝尔博(Jacopo Belbo)喜欢威士忌而他姓名的首字母正好就是“J和B”。
大概是威士忌的一种。——译注
例4.[原文]‘Frangula,’William said suddenly, bending over to observe a plant that, on that winter day, he recognized from the bare bush.‘A good infusion is made from the bark.’
[译文]“桤木”,威廉突然说,一边弯下身子去观察一棵小植物,在冬日光秃秃的灌木丛中,这棵植物分外显眼:“其皮可入药。”
Frangula,又名泻鼠李,其皮可入药,是一种轻度的泻剂。——译注
例5.[原文]By pagan symbol: eagle for Jupiter.
[译文]异教的符号——以鹰代朱庇特。
朱庇特(Jupiter)罗马神话中主宰一切的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译注
例6.[原文]Fascinated by infinity ,Greek civilization ,alongside the concept of identity and noncontradiction, constructs the idea of continuous metamorphosis, symbolized by Hermes. Hermes is volatile and ambiguous, he is father of all the arts but also God of robbers-invenis et senex at the same time.
[译文]受无限这一观念的吸引,希腊文明除了拥有“同一”的概念与“矛盾”的概念之外,它还发展出“无限变形”的思想。其突出代表是赫尔墨斯(Hermes)。赫尔墨斯变幻无常,模棱两可;他是艺术之父,又是“劫掠之神”。
例子虽然只举了六个,但却分属四种类型:当注不注(例1),繁简失度(例2),注犹不注(例3,例4),标准不一(例5,例6)。但是在对这些注释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之前,就必须先回答一个问题:对谁而言如此?这就涉及了对目的语读者群体公共视域的确定。
3.从视域二度融合视角对个案的略论
3.1目的语读者群体公共视域的确定
如果说“视域就是视力所及的区域,英语论文范文,它囊括了从某个特定的立足点出发所能看到的一切,”那么,所谓目的语读者群体公共视域也就是从目的语读者作为一个群体的立足点出发所能看到的一切,具体而言就是目的语读者所共有的接受能力和期待。
但是,“目的语读者在译者的翻译过程中不可能是一个个具体的对象,而只是译者对目的语读者的一种虚拟,是一个抽象的读者群体。”这一抽象的群体,因其成员在智审美情趣、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知识结构等等各方面的异同,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在其内部存在着接受能力和期待上的差别。所以,确定目的语读者群体公共视域时只能对之取平均值,或曰求取最大公约数。
在目的语读者群体公共视域的确定方面,有国内学者根据读者接受能力和解读能力所做的分类可能对我们会有一些借鉴意义:
(1)精通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读者;
(2)精通本国文化而对外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读者;
(3)粗通本国文化而对外国文化一无所知的读者。
以上述的分类为参考,以对源语文本类型、受众的具体略论为参照,让我们来确定一下《诠释与过度诠释》一书的目的语读者群体公共视域。
1990年“丹纳讲座”委员会邀请艾柯主持该年度的讲座,艾柯提交的讲题是:诠释与过度诠释。“丹纳讲座”的宗旨是“推动并反思与人文价值判断和评价有关的学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发展”。这就是《诠释与过度诠释》一书的来历。去听讲座的近五百名当然大部分应当是对讲座本身感兴趣,但是“也许有的人只是想来一睹这位当代着名作家的风采,以满足自己强烈的好奇心;也许有人只是不想错过目睹这次社会文化胜景的机会。”
那么关于这样一本“主要研讨诠释的有限性问题”的书,其中文译本读者群体的公共视域可能是什么样的呢?大多数目的语读者应该是对学术问题有兴趣,但正如艾柯的小说“未必皆与纯粹的阅读有关”一样,有些读者也只是逐名而来。下面的看法可能有助于译者进一步锁定目的语读者群体公共视域:“一方面,翻译著作的一般读者,只是希望了解外国文化,乐于接受一点异国情调的东西;另一方面,读者只能感触和接受自己经验和文化知识范围内的东西。人们一般不能理解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指代,也无法区分其内涵。”所以,读者可以定位在上述分类的第一、二类,而在作译注时,似乎可以考虑向第二类读者倾斜。
有了上述的认识,在具体添加译注之前,还必须经过一个视域二度融合的过程。

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