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等值 习语 文化异同 文化信息 论文摘要: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和生活习俗不同,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信息,体现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异同。用翻译等值理论指导英汉习语互译,可以形神兼备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实现英汉语言间的跨文化交流。 广义上的习语包括成语、谚语、典故等。.英、汉语言历史悠久,含有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英语论文,妙趣横生。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异同,英汉习语承载着各自民族特有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不同的文化涵义。这些异同往往给我们的语言学习及交流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是翻译中的难点。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历史背景,关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因此,了解英汉习语所体现的文化异同,对英语学习和翻译来说尤为重要。 1英汉习语的文化异同 (1)生存环境方面。习语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其中不乏为本土人们所熟知的事情,本土人无疑能明白其中的内涵,而外国人就不知所云。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的渔业十分发达,因而,英语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航海的习语,如plain sailing“一帆风顺”,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而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成语与习语很大一部分与农业有关,例如“瑞雪兆丰年”、“拔苗助长”等等。另外,就地理位置而言,中国地处亚欧大陆,地域辽阔。由于地域条件的异同,导致英汉两个民族对“东风”与’‘西风”的理解截然不同。在英汉两种文化中,“东风”和’‘西风”指的是相同的自然风力,但其文化内涵却不尽相同。汉语中的“‘东风”常有褒义。东风吹后大地回春,万物吐绿,象征着进步、蓬勃向上,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元夕》)。而“西风凛冽”,象征着荒凉,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在英语中,“东风”与“西风”的象征意义与汉语恰恰相反。西风从大西洋吹来,吹绿了英伦诸岛。雪莱(P. B.Shelly)在《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中讴歌了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的西风,表现了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乐观态度。而东风从欧洲大陆吹来,正如中国的西风,给人寒冷、凄凉的感觉,如“Howmany winter days have I peen him,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Charles Dickens)”。 (2)风俗方面。英汉两个民族的习俗表现了不同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这一点从两个民族的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可见一斑。两个民族都有养狗的习惯,在中国,人们从心理上讨厌这种动物。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丧家之犬”等等。由此可见中国人对狗讨厌之至,没有任何赞美之意。然而,对西方人而言,狗被看作人类的宠物、朋友。所以西方人对狗有极其哀怜的情感。“狗”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中是一种为人钟爱的动物,是“忠实”的象征。英语中带“狗”的词语多含褒义,其中既有Love me , love mydog(爱物及乌)的真情流露,英语论文网站,也有You are a Iuckydog(你真幸运)的由衷赞叹。更有}3etter be the head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宁为鸡头,勿为牛后)的警示格言。由此看来,英汉语言中狗的形象差距实在太大了,这在习语的互译上造成了一定困难。如将“痛打落水狗”译成“beat a dog in the water",而无上下文释义的话,不但不能传达汉语的本意,而且可能在英语读者中引起与原意不符的感受。可见了解和掌握习语背后体现的社会习俗是非常必要的。 (3)历史典故。典故是以神话、寓言、传说、历史故事构成的语句,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源自希腊神话的Achilles heel使人联想到“唯一致命的弱点”;cat's paw直译为猫爪子,源于《伊索寓言》,比喻’‘被人当作工具使用的人”或“受人愚弄的人”;Pandora's box直译为潘多拉的盒子,意为“无穷的灾难。’,汉语中的习语和成语,如“守株待兔”、“愚公移山”、“刻舟求剑”等源于寓言故事。“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出自神话传说。这些成语、习语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古代文化,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成份,表现了与英语民族文化的巨大异同。 2英汉习语语义联系对比 文化形态上的异同不可避免地呈现于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在习语上更得到充分地体现,这一点通过英汉习语语义联系对比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