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本文从文化探讨的角度,略论了文化和翻译的联系,阐述了文化翻译理论的发展,提出译者应在翻译实践中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文化;翻译;文化翻译理论;文化意识 一、引言 作为文化传递的载体,翻译活动在人类走过的几个世纪中可谓作用深远。I·A·理查兹曾于1953年提出,翻译很可能是世界史上最为复杂的一种活动。翻译是两种语言沟通的桥梁,主要任务是在目的语(TargetText)中再现源语(OriginalText)的思想内容,也就是文化信息在传递中的解码和重新编码的活动,以达到跨文化的社会交际、传递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的特殊文化活动,“翻译从来就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和信息网络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英语论文范文,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态势渐趋明晰,翻译的文化功用日益彰显,语际翻译必然是文化翻译。翻译探讨需要“客观地考察译文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动因,略论探讨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对翻译策略和措施的制约,以及译着对接受文化产生的作用”。 二、文化的范畴 在我们试图研讨翻译和文化这一主题之前,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文化这个概念。文化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文化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学、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根据《辞海》的解释,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它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萨莫瓦(Samovar)也认为,文化是-个民族知识、经验、信仰、价值、态度、等级、宗教以及时空观念的总合。文化具有一贯性、持久性,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风俗习惯、服饰礼仪、婚丧庆典、节日禁忌等等。据说文化作用已深埋于人的新大脑皮层之下,成为集体潜意识。我们从生到死,甚至死后的葬礼也摆脱不了文化的制约。 那么翻译与文化的联系如何呢?南开学院的王秉钦教授曾引用了美国着名汉学家约翰·J.迪尼的话对此予以说明:“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译成另一种语言,还必须力求表达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由此看来,翻译虽然在基本形式上是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但是还涉及到许多的文化因素。 三、文化翻译理论的发展 翻译实践的这种文化特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如何在翻译活动中,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地考虑并考察文化内涵,寻求语言文化中的翻译问题和翻译中的语言文化问题的统一呢? 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学者伊塔玛·埃文一佐哈尔(ItamaEven—Zohar)在后期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坦屉亚诺(Tynjanov)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系统论(polysystem)。坦尼亚诺认为文学著作不是简单的素材和写作技巧的堆积,而是由不同成分所构成的系统。所谓的文学著作、文学类型、文学时代、文学或文学本身,实际上是若干特征的聚合,这些特征的价值取决于它们与网络系统中其他因素的相互联系。因此,文学探讨必须置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之下来进行。从共时探讨的角度观察,文学似乎是一个和谐、平衡和静态的系统;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文学内部充满了冲突和变异。文学的演进和发展在于系统内部持续不断的、陌生取代熟悉、创新取代传统的运动。而佐哈尔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文学以及文化等社会符号现象都是一个开放式的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抽象与具体的现象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这些联系可以归为三类相互矛盾与对立的概念:中心与边缘(centerVS.periphery),经典化与非经典化(canonizedVS.noncanonized),来源与目的(sourcevs.targei)。这些矛盾着的现象相互斗争,保持着此消彼长的状态共处于一个系统之中,维持着系统的近况,推动着系统的发展。并且佐哈尔将长期被人轻视的翻译文学重新定位,提出翻译文学也是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略论了三种能使翻译文学处于中心地位的社会状态,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翻译文学是处于中心还是边缘地位。佐哈尔倾向于引入时间因素来略论作用翻译文本之外的社会文化因素。评价翻译文本时要将其放在大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考虑到社会文化历时的演变和发展,略论这些因素对翻译文本造成的作用,而决不以价值判断为原则来预先选择探讨对象。显然,英语论文范文,埃文一佐哈尔发展了俄国形式主义的观点,把系统的概念从文学著作内部推广到了整个民族文学、文化的构成。 之后,佐哈尔的学生吉迪恩·图里(GideonToury)又在多系统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描述翻译学。他引进了“常规”norms)概念,即社会文化对翻译的约束力。他认为常规是解释社会活动的最根本的概念,是社会秩序赖以建立的基础,也是解释文化、翻译活动的关键。译语文化中的社会规范(socialnomrs)和文学惯例(1iteraryconventions)制约着译者的审美趋向并作用译者所做出的具体选择。图里的描述性翻译探讨主张接受并承认所有既成的翻译结果,探究作用其形成过程的所有社会历史因素,以及翻译著作在目标语文学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产生的影响,并对此进行全面的历时性描述和略论。在图里看来,语言学和美学在翻译中并不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是文化意识形态直接作用着翻译著作的抉择。描述性翻译探讨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审美不同带来的干扰,客观地描述所有译作的特点和价值。这种理论为对多年以前产生的翻译文学或者是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同一文学著作的不同译本进行探讨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探讨措施。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