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教学话语 教学话语意义 言语行为理论 关联理论 礼貌准则 [论文摘 要]教学话语是教师组织课堂使用的话语。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作用着学生的学习。作为言语交际活动,教学话语在教学探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学话语意义的产生,如何对教学话语的意义进行理解,以及如何设计、优化教学话语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应用言语行为理论、Grice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合作准则、礼貌准则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标志着语言学的探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为其他的学科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基础和措施论支持。在教学领域中,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为教学话语的探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措施上的支持。在语用学庞大的理论体系中与教学话语探讨相关的理论主要有言语行为理论、Grice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合作准则、礼貌准则。下面就分别简要论述相关的理论。 一、语用学相关理论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哲学家Austin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Austin首先区分了两大类话语:“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他认为“言有所述的话语是可以验证的,或真实,或谬误;而言有所为的话语则是不能验证的,它们无所谓真实或是谬误,它们是被用来实施某一种行为。”但是这一区分得出的结论并不能很好解释人们通过语言实施的各种行为,所以他重新建立了一种新模式来对其进行解释。Austin认为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即指发出语音、音节、说出单词、短语和句子等,即通过言说表达字面意义。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换句话说,人们通过说话可以做事,达到各种目的,如发出命令、传递信息、问候致意等。言后行为是指说话带来的后果。通过“说话”,对听话人的行动、思想、感情等产生作用的行为。Searle对言语行为的发展是建立在对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的批评和修正的基础之上的。Searle认为“每个句子都具有一定的潜在的言外之力,这些言外之力是句子意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句句子所能够用来实施的言外行为是这句句子的意义的一种功能。”所以,Searle认为没必要区分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他用命题行为取代了Austin的言内行为。 Grice会话含义理论与合作准则。双方或多方不断轮流地说话就形成交谈。人们说话时通常是直截了当地说出内容,但有时也有含蓄地表达的内容。在我们所说的话和说话的用意之间常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话语的用意就是“会话含义”。Grice认为在交际中,双方都应该遵守一定的准则,从而他提出了合作准则,包括四条原则:数量原则、质量原则、关联原则、方式原则。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他们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要引导听话人识别自己的目的,而听话人则要利用说话人的话语去推导说话人的用意。成功交际的关键在于说话人向听话人说出一个可以推理的话语,其次听话人能否从说话人的话语中获得一定的关联信息来推断说话人的意图,即交际双方的“认知环境”具有共识,“认知环境是由一系列可以显映的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这些信息构成一个人理解话语的潜在的认知语境”。当话语提供的新信息与认知环境中的一些旧信息影响产生关联信息,形成新信息,显映的事实或假设在这个语境中就具有了关联性。而话语的关联性决定了推理过程的成功与否。 礼貌准则是由Leech在1983年提出来的,是对合作准则互为补充的又一语用准则。它包括六条原则:策略原则、宽宏原则、赞扬原则、谦虚原则、赞同原则、同情原则。 从这些思想中我们不难看出,语用学相关理论确实能够为教学话语的探讨带来一定的理论上和措施论上支撑: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可以用来略论教学话语意义的产生,利用关联理论可以对教学话语进行更准确的理解,礼貌准则对设计和优化教学话语给以措施的启示。在下面我们将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语用学理论在教学话语中的应用 1.在言语行为理论下和违反合作准则生成的教学话语意义 李三福在其博士论文《教学的语用学探讨》中论述到“人类的一切活动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受语境的作用。”教学作为一种大部分的言语交际活动也不例外。话语(utterance)是语用学探讨的中心课题之一。因此,从语用学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话语是有意义的。教学话语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媒介,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研讨的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话语。教学话语意义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用语言时所产生的,是在当时特定的语境下产生的特定意义。教学话语意义与语境是密不可分的,在特定的语境下,即使教师的话语听来是完全错误的,但在师生之间也是能够被理解的。由于教学过程中突发情况千变万化,再加上每个人都带有自己的性格特征以及感情色彩,因此,每个人对教学话语意义的理解是复杂的 对于教学话语意义的生成我们就可以参照言语行为理论来进行略论。Austin将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分为三大类: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而这三类行为在特定的语境下能生成特定的意义。言内行为生成的意义就是字面意义。下面主要略论言外行为下生成的意义。在言外行为中,教师有可能是通过某些明显的词汇来表达教学话语,从而生成特定的意义。如: (1)I beg students to finish the work before go home.表达“请求”的意义 (2)I order students to finish the work before go home.表达“命令”的意义 还有一种,教师通过话语的句型来生成一定的语用意义。在一般的情况下,陈述句表“陈述”,疑问句表“询问”,祈使句表“祈使、命令”等意义。例如: (3)Today is Sunday.表陈述 (4)Is this your book?表询问 (5)Working!表命令 Searle把说话人间接使用语言时所实施的两种言外行为称为首要言外行为(Primary illocutionary act)和次要言外行为(secondary illocutionary act)。“首要言外行为体现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次要言外行为是说话人为了实施首要言外行为所实施的另一言外行为。”次要言外行为与字面意义相同,而首要言外行为却不只是字面上的意义。例如:上课时,外面很吵闹,坐在门边的一位同学却把门开着。这是老师就说“It’s noisy outside.Would you mind close the door?”从字面上看,这一言语行为表达的是“询问”这一次要言语行为,但是其首要言语行为却是表达“请求”这一语用意义。从而次要言语行为表达教学话语字面意义,而首要言语行为表达教学话语隐含意图。 Grice的合作准则列出四条人们交谈时应该遵守的原则,但是在无论是人们普通的交谈还是实际的教学中,并不能时时刻刻地准守这四条原则。如果在教学中违反某条原则,而在特定的语境下这种违反能够被学生理解,这种情况下教师就是为了表达一定的会话含义,生成特定的教学话语意义。违反合作准则而产生的教学话语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比比皆是,在这里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就不逐次的进行论述。下面就一个实例来论述违反联系原则所生成的教学话语意义。如:在课堂上一位同学向老师询问考试的结果,但这次考试的结果却不是很好,老师并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 学生:老师您能公布一下上次考试大家的分数吗? 1 ,英语论文网站,英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