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对中国形象的构建及对中国现代性的作用[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
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论文关键词:中国形 自由话语 建构主义 国民性 论文摘要:晚清到五四期间,中西文化全面接触、交流、融合,西方“自由”话语以及西方现代个人观念的一些基本要素或理念先后被引入中国,西方“自由”话语被译介到中国时,怎样作为一种话语策略参与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这一新的主体形象建构?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操纵个人主义这一“西方”话语来建构他们对于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的? 一、引言 译者通过实践对源语文本的再创造,与源语文本、译文读者等构成的动态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翻译实践的社会价值。主体实践的场域是现实世界,实践的对象是能在某种程度上翻译现实世界的文本,实践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通过译本了解世界,而实践的宗旨应该定位于帮助人类改造世界。现实是怎样部分地通过翻译而被社会建构起来的?翻译过来的文化产品对现实世界有何意义呢?菲利普·柯尔库夫认为:“建构主义的提问方式不应当被看作是一种同质的新‘学派’或新‘思潮’。它指的是一个提出问题的空间。其中,社会现实被理解为个人和集体行动者历史的和日常的建构。建构这个词既指向以前的制造物的产物(或持久或暂时),又指向重组的进程。这样,英语论文范文,历史性就成为建构主义的一个主要概念,社会的建构以过去的前建构为出发点;在这一点上他们追随的是马克思。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当新的社会形式在行为者日常生活的实践和互动中创造出来的时候,过去的社会形式也被重新生产,得到适应,被转移和改变;(3)这个过去的遗产和这个日常的工作打开了通向将成为现实的可能领域:哲学家让·拉德里埃尔指出:‘历史的行动,在外部沉淀和客观化,这个外部作为无法消除的限制影响于存在物,但同时也为它打开了现实的未来。”¨下面主要论述从晚清到五四期间,中西文化全面接触、交流、融合,西方“自由”话语以及西方现代个人观念的一些基本要素或理念先后被引入中国。但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对民族、国家的忧患意识大大冲淡了终极的个人关怀。那么,西方“自由”话语被译介到中国时,怎样作为一种话语策略参与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这一新的主体形象建构?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操纵个人主义这一“西方”话语来建构他们对于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的? 二、严复自由主义思想及对中国形象的构建意义 “自由”是一个西方话语,在欧洲具有非常复杂的历史,因而其概念在内涵上也非常丰富而复杂。19世纪之前的欧美,“自由”主要是个人的自由,在古典自由主义那里,“自由”就是“个人自由”、“公民自由”。“自由”本质上起源于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反抗,起源于个人从社会和国家那里争取权利和利益,自由从根本上是反抗国家和社会对个人在物质上的束缚和奴役,在精神上的钳制和限制,所以,“个人”构成了自由主义的基础,也构成了自由的核心内容,至今这一核心仍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20世纪“自由”在内涵上无论怎样变化,都没有超出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联系这一范围。在中国现代自由话语建构的过程中,个人主义思想的输入及衍变具有关键性。中国现代个人主义本质上属于“自由”的范畴,因此,考察个人主义话语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关于认识中国现代“自由”概念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现代“自由”话语正是在对西方“个人”话语进行新的解释和限定,主要是引入“国家”的维度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晚清时期是自由主义传人中国之始,英语毕业论文,当时思想家将其损益后运用于政治实践,这长期作用了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成败得失,发人深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严复堪称为中国自由主义之父,在戊戌变法期间选择译介的《论自由》(《群己权界论》)、《原富》等,主要是批判君主****制度,宣传“自由”是西方富强之本,鼓吹民主宪政的。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晚清的特定国情决定了严复不可能照搬西方的理论,而是有所取舍和侧重。他在译作中通过话语的选择,思想的强调,有意识的误读和改造,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下,有其特殊的意义。他的自由思想包含着激发国人奋发图强,挽危图存的现实用意,严复没有照搬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有所侧重和发挥,体现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挚爱。那么我们要追问的是译介过来的自由主义话语是如何建构现实世界的、建构出中国新的主体形象的? 以严复为代表的晚清自由主义者对自由主义话语的译介和传播是围绕民族独立和国富民强这一目标而展开的。其所付诸现实实践是什么呢?其一是改造国民性。他们认识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就必须改造国民性。对于改造国民性的目标,严复提出了“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等目标。对于如何新民的问题,当时精英知识分子普遍认为专政政体是中国国民性扭曲的病因所在,所以要提高国民素养就要清算****政体。只有改变君主****政体才可塑造中国国民性。再者,他们认为发扬本民族固有之优良传统,学习西方各国之长。严复将吸纳西方文化视为开民智的重要途径,他大量译介西学,“癔愚”、启蒙,消除国人头脑中落后的意识形态,努力改造中国愚昧、落后的国民形象。其二是教育救国。自由主义者强烈呼唤发展近代的新教育,认为是提高国民素养,拯救民族危机,促进社会变革的必然选择。他们认为,要拯救中国,就要废科举,办学堂,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其三是温和改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实行代议制民主是晚清自由主义者的基本政治取向。但历史证明立宪运动失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取得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值得注意的是,严复主张温和改良,反对革命共和,但在辛亥革命即将成功,出于对社会动乱和民族分裂的忧惧,从而转向赞助革命的。立宪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自由主义者的宪政主张与实践仍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国人心目中树立了国民意识和参政意识,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体制的现代化。其次,自由主义者立宪实践的失败客观上为辛亥革命打下了基础。革命派是以排满为革命的首要目标,而立宪派则以保皇来对抗帝国主义为首要目标。从今天的观点看,立宪派更具有生命力,是以反帝为指向的,适应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政治整合的需要。但近代中国的历史状况决定了建立现代国家的第一步是****清朝统治。因为关于晚清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来说,把认同对象归结为政治共同体或国家政权都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思想上的困境。当晚清政府赢弱无能,无力抵抗西方列强时,这个政权已不能作为认同对象了,而成为被****的目标。在现实中找不到可以作为认同对象的政治共同体或国家政权,因此,人们把希望寄托于****清朝政府,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建立。由此可见,晚清是以严复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开启了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和运动的帷幕,其译介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话语在进入中国语境时,就受到了强大的传统文化的规约和塑型,尤其是在中国现代个人观念的起源阶段,必然导致西方自由话语的中国特色。这一点通过略论也的确符合菲利普·柯尔库夫建构现实的思想。以严复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在对自由主义的译介,启蒙传播,付诸实践时,无论是改造国民性,教育救国,还是温和改良、实现君主立宪,它在促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富强之道,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出中国新的形象主体的价值是无需怀疑的。 1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