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教育戏剧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中
戏剧作为一种体验式的学习和教学媒介,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我、激发创意,英语毕业论文,增强表达、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还可以应用在课堂上,帮助教师传授各种自然、人文、社会的知识。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教育戏剧及相关概念的含义 提到“教育戏剧”,我们不得不谈的一个概念就是“戏剧教育”。教育戏剧与戏剧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戏剧教育培养的是与舞台表演相关的专业人才,而教育戏剧则是针对普通受教者,突出和强化戏剧的教育功能。 1.1.1戏剧教育 戏剧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戏剧教育是专业性的,是指由专业艺术院校承担,以培养专门的戏剧从业人员为宗旨的戏剧教育;广义的戏剧教育则是通识性的、非专业的,它将戏剧因素有效融入教育过程,隶属于学校艺术教育范畴,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张艳梅,2017)。 1.1.2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简称DIE,是应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从事学校课程教学的一种方式。它的突出特点是平等、开放、对话,英语论文范文,要求在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下,以戏剧的各种表演元素如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戏剧游戏、情景对话表演、课本剧排演、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等措施进行教学工作,让学生可以在彼此互动、合作的联系中充分地发挥想象、表达思想,从学习中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 按照台湾艺术学院戏剧与剧场运用学系的张晓华教授(2017)的说法,“教育戏剧是一种教学上的运用戏剧,不是训练,不是表演娱人,而是教与学之间的新联系”。她将其定义为:“教育戏剧是应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措施。它是以人性自然法则,自发性地与群体及外在接触。在指导者有计划与架构之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在互动联系中,能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由实作而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 根据教育戏剧专家李婴宁教授(2017)的说法,教育戏剧是指在教育中应用戏剧游戏元素,或应用剧场呈现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可以说,“戏剧游戏”是在教育中使用的一种学习措施。 李海英(2017)给出了相似的定义:“教育戏剧”是在社会文化及普通教育过程中应用的戏剧措施,也就是把戏剧元素作为教育措施运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
参考文献: Caldwell Cook.The Play Way[M].NewYork:F.A.Stokes,1917. Howard Gardner.Frames of Mind[M].Basic Books,2017. Hughes Mearns.Creative Power:
The Education of Youth in the Creative Arts[M]. NewYork:Dover Publications,1958. Peter Slade.Child Drama[M].London:University of London Press,1954. Winifred Ward.Creative Dramatics[M].NewYork:D.Appleton&Co.,1930. [美]贝克著,吴颖等译.儿童发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7.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曹祥英,吴超.利用英文短剧表演培养学习兴趣[J].电影文学,2017.9. 岑玮.教育戏剧的教育意义与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7.(17). 高霞.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有效性探讨[D].济南:山东师范学院,2017. 郭梅君.小学戏剧教育两种模式的比较与思考[D].上海:上海戏剧大学,2017. 韩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J].课堂教学,2017.3. 郝静,李进忠.戏剧理论融入英语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参考,2017.4. 何强生.创造性戏剧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2. 黄爱华,陈漪.论戏剧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独特功能[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摘要 7-9 Abstract 9-10 引言 11-15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5-23 1.1 教育戏剧及相关概念的含义 15-17 1.1.1 戏剧教育 15 1.1.2 教育戏剧 15-16 1.1.3 教育戏剧与戏剧教育的联系 16-17 1.2 教育戏剧的两种基本模式 17-18 1.3 国内外探讨近况 18-23 1.3.1 国外探讨近况 18-19 1.3.2 国内探讨近况 19-23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3-29 2.1 多元智能理论 23-25 2.2 互动理论 25-26 2.3 合作学习理论 26-29 第三章 探讨设计与措施 29-39 3.1 探讨目的 29 3.2 探讨对象 29-30 3.3 探讨措施 30 3.4 探讨步骤 30-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