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功能的角度探看小学英语教学
语言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想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一字不识的村妇,生下孩子,就知道要教他说话。英语教学论文为什么?因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有了语言,母子就可以沟通。语言又分口语和书面语。口语不易保存和传播,书面语的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极大的优势。 当然现在发明了录音机,可以把口头语录下来,但已是近代的事。我国古代书面语和口语是不一样的。这可能与我国的方块字有关,我国语言不是拼音,无法把口语用音符记录下来,方块字又很难写,于是我国书面文字就很简洁,但也很难学。《论语》中子日:“学而不思则阁,思而不学则殆”。要翻译成口语,就要写一大段。后来“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书面语和口语就接近了,大大便利了儿童学习。但是,还是有不相同的地方。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言和文字既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他说:口语和书面语,一个用嘴说,一个用手写,用眼睛看,当然不是一回事。可是口语也可以记下来,用手写的也可以念出来,用的字眼基本上相同,词句的组织更没有多大差别,自然也不能说是两回事。实际上口头语和书面语还是很不一样。我国口语中的方言多得不计其数,许多方言无法用文字写出来。汉语的书面语却是全国统一的。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学校教育要用很长的时间来学习语文。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而且是人的发展的工具。人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智力(包括道德),一是体力。智力发展的核心是思维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没有语言,思维就无法表达,也无法发展。当然,先有语言还是先有思维,还有争论。但这是讲人的起源时候的状况。一旦人类的语言发达了,人就靠语言来思维。所以不同的语言方式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民族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小学生学语文不仅是学习字、词、句、篇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思维。 语言还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是简单的思维外壳,语言里面装着思想,装着文化。语文课文中装着多少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藏啊!更不用说中国几千年来浩瀚的文献了。我想不用多说,每个老师都能体会到。语言不仅装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而且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这个民族世代创造的文明结晶,它反映着民族精神、民族生活的全部历史。语言本身的发展就反映着这个民族的发展。正如俄罗斯伟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语言不仅表现为一个民族的生命力,而且它正是民族生命的本身。民族的语言一旦消失,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每个国家,英语论文题目,每个民族都十分重视本国语言,重视本民族的语文教育。 今天的研究会是讲小学外语教学,我为什么讲这么多的题外话呢?就是因为我认为,小学首先要把母语学好。母语学不好,就不能发展思维,更不能发展智力;母语学不好,就掌握不了民族的文化遗产,自身的文化素质就会受到作用;母语学不好,就无法交流,连本民族间都无法交流,怎么和外国人交流。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与外国人交流,包括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与外国机构开展交流和合作,和外国人做生意,搞外交,等等。所以学外语不能仅仅只学语言的外壳,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这样外语才能学得好。学习语言的最佳期是小学阶段。 这里就遇到一个极大的矛盾:在小学要不要学习外语?学习外语会不会作用母语的学习?我认为矛盾肯定是存在的,互相作用也是肯定的。我们只能在利弊得失中趋利避害,选择最佳方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我个人的意见是:不宜在小学低年级开设外语。理由很简单,小学低年级是思维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是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应该集中力量发展学生母语的思维能力,掌握母语的本质,将来他才能应用母语去掌握民族文化的精髓。外语最好在小学三年级开始,这样既不作用母语的学习,又不至于错过外语学习的最佳阶段。当然,小学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儿童,不是不可以接触外语,但应有主有从。儿童接触外语可以从单词开始,阿猫阿狗、阿叔阿姨、你好再见。这样的简单的单词甚至简单的单句,把它们与母语对应起来学习,较早地积累一些外语词汇是可以的。但不能放在外语的思维上。因为真正学好外语,需要用外语思维。 我们常常听人说,你说的是中国式外语,就是说,你没有掌握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用了外国的词说中国的话。但是如果从小就让儿童用外语思维,必然会作用母语思维。我曾看到中央电视台一个节目。主持人讲了一个故事,说:一家人,小孩的爸爸是学英语的,妈妈是学日语的,爷爷奶奶只会说汉语。全家约定,为了让孩子成为语言天才,从小和孩子说话,爸爸说英语,妈妈说日语,爷爷奶奶说汉语。结果现在孩子说出来的话谁也听不懂。这不知道是否是真事。但我相信,如果真这样教孩子,这样的结果是不稀奇的。因此在小学开设外语课要特别慎重。 在小学使用双语教学我是不赞成的。所谓双语教学,就不是开设外语课的问题了,而是把外语作为教学语言来使用。小学里学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英语论文,通过这些基本知识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智力)。用双语教学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双语教学应该放到中学,而且主要应在高中。在高中,学生的母语思维已经发展成熟,用另一种思维来学习,不会作用母语思维。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外语的学习。中国人学外语确实是一件难事。因为汉语的语系与欧美的语言体系截然不同。 欧美人学习同语系中的别国语言很容易,三个月就可以过关。中国人学外语,几年过不了关。所以大家想着让孩子小时候就学,什么课上都与外语挂钩。其实这样未必成功。双语教学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要用外国的教材。否则,用的是中国教材,老师用外语讲课,书面语和口语是矛盾的,接不上茬,恐怕对外语学习帮助不大。解放前,我们数学、物理用的是原本,数学用的是范氏大代数,似乎对我们的外语学习帮助并不大。 另外,能用外语上专业课的老师外语水平有多高?恐怕也是个问题。如果用洋径派的外语来教专业课,恐怕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话要说两面。我不是反对双语教学。中国人学外语确实需要早期开始,确实需要创造各种语言环境,问题是我们要有目的地开展外语教学,要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可以开展一些实验探讨,看哪一种效果最好。同时,各个地区、各个学校也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不是所有的课都用双语教学,也不只在课堂上,课外环境中更需要营造外语的环境。以上意见可能很错误,甚至不合研究会的要求,仅供参考。 第二,“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两者概念不同。所谓“双语教学”通常是指用外语作为教学用语。虽然这种称谓不太确切,但已约定俗成。 第三,上文讲到,我不赞成在小学开展“双语教学”。观摩了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两节课以后,我对自己的观点有所修正。我现在认为,小学可以有条件地开展“双语教学”。 注: (1)吕叔湘自选集[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395一396. (2)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