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的基本功能决定学习语言的目的,学习语言的目的决定语言的教学的措施。在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背景下,要想真正把英语学以致用,交际教学法应该是必经之路。交际教学法的阶段性及作用教学效果的几点因素。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应用所学英语知识完成实际语言环境中的交流,即能够用英语进行交际。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却有认识上和实践上的误区。不少人以为掌握了语言就必然或自然具备交际能力,大量事实证明其实并不然。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以讲解语法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造就的只是大量懂英语的哑巴,而不是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交际型人才。当前英语的全球化趋势及中国加入WTO的国际国内形势,迫使我们必须打破我国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学生客”的英语教学,采取更实际更有效的教学法。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地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创造条件实现以交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即在英语学习中进行英语交际,在英语交际中学习英语,全面提高学生视听说水平,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根据学习者年龄大小、心理特征及其对英语认识水平的高低,英语交际教学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初级阶段。这阶段的学习者大都是5-14岁的儿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大都是感性的,而且对新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按照所选材料相关单元的内容(包括词汇、语法等)配合教学可适当使用一些相关的音像资料、图片资料作为辅助材料增加学生对英语的感性认识和学习英语的兴趣,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多地创造语言环境,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各种场合中英语应用的不同情况。中国人学汉语时除了在学校接受有关汉语方面的教育外,家庭和社会也是我们学习汉语的好老师,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对我们掌握汉语有很大的帮助。同理,关于那些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人来说也同样需要这种帮助,而他们缺乏的恰恰就是这种可以耳濡目染的英语运用环境.材料中所出现的英语实用情景又非常有限,因此尽可能不断地给学生提供众多的场景练习机会,最大限度地营造出贴近英美社会生活的实用语言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视、听、说教学可以在这方面大大发挥影响。当学生观看或聆听有关音像材料时,教师可以针对具体地场景进行适当的讲解与略论,理论关系实际地把所学内容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展开。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编写简单的对话,进行情景练习,达到巩固所学英语知识的目的。 第二,中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者大都是14-20岁的中学生,他们在对事物进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理性思考,已具备一定略论问题的能力。而且在跨越初级阶段后,他们对英语的认识水平已由一无所知上升到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所以这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让学生认识和摹仿各种场景中人物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其逐步适应不同场合使用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能力,提高其对英语语言高度性的认识。比如:在同一个场景中,说明同一件事物,说话人会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采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向学生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异同,引起这些异同的因素有哪些。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场景模仿练习,同时对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加以着重讲解。这一阶段的视听说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英美等说英语国家的社会,从而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初级阶段使用有声资料仅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进入中级这一阶段后,包括使用有声资料内的场景会话式教学模式应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比如,指导学生编写内容较丰富的英语生活短剧,并作为课堂练习的一种形式,或者让学生分组模仿演练英语原版短剧中的精彩对白、表情、动作等,老师再带着学生一起讨论点评各组的表演情况。并给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这是一种收效不错的措施。 第三,高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者一般都是在20岁以上的学院生,或成人学习者,他们大都经历了初中、高中时的英语夯实期,具备较高的英语认识水平和较强的理解力,但英语应用的灵活性还有待提高,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指导目标应着重使学生把英语当汉语一样作为日常人际联系交往的重要手段,丰富实际使用英语的意识与能力。把学生感兴趣的英语原声电影、录像片、电视剧等视听材料适当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新颖、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实践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课堂上的客体(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体。学生在观看的过程当中会自然地体会到英语口语的特点,教师再通过略论剧中人物的语言特征,结合人物不同的身份,说话的不同场合、对象,总结归纳出日常生活中英语使用的特点及规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实质的认识,最终提高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更准确、更恰当、更丰富地应用英语的能力。另外,这一时期的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实也是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就是反复训练,频繁练习。鼓励学生课后大量地阅读一些英语原版剧本、作品;英语报刊杂志等,收听、收视英语节目,定期参加英语角活动等等,增加学习英语的机会,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学生也可以通过缩写英语原版剧本、翻译中文剧本、甚或自行编写英语剧本,英语论文范文,进行演练,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达到学习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以上提到的英语教学的三个阶段,始终贯穿其间的是用英语进行交际----师生间的交际,学生间的交际的多边活动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言教学中,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教学材料,教学法或语言略论,而更多地取决于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过程。语言课与其它课程不同,语言不仅是教学内容,而且也是教学手段,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能形成小、中、学院外语教学“一条龙”系统、连贯地培养和提升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一定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与语言交际并存的一种更加传统、古老和方便的形式—非语言交际也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人们普遍认为非语言交际的内容包含身势体态、面部表情、日控利用、触摸行为、服饰打扮、声音提示和沉默无语等。非语言交际是无声的语言,无声的风度,比较自然亲切、丰富细腻,更能反映表达者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梅普勒指出:体态语言来自你内心深处,来自你的自尊。要改善你的语言就必须从加强内心修养开始,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模仿。我国古代美女西施因为胸部疼痛,经常在人面前捂着胸口皱着眉头,她的邻居中有一个丑女见了,觉得那样很好看,回去也学着在人面前捂着胸部皱眉头。人家见了都躲到一边不愿看她。后来有些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产生了东施效颦的典故。比喻不知道人家好在哪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胡乱学样。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正确使用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谨慎使用非语言交际的另一个场合是意义相同,但表达方式不同。如表达“我吃饱了”这一动作,中国人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拍拍自己的肚皮,而美国人则把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头,英语论文,手指伸开,手心向下。这种情况下的非语言交际就要注意异国文化习惯的差别,而不能原封不动,生搬硬套了,否则产生误解。因此为了提高交际的质量和水平,在说话态度、举止、表情、声音的应用,即“广义的英语”方面适当加入一些教学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关于学习英语的外国人来说,这些非语言性行为的合理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际英语语言表达的不足。因此把非语言交际适当引入到我们的英语教学当中可以起到积极的影响。网络时代的学习将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的限制,走向社会,走向人的生活。英语课堂上的交际也应是自由而随意的活动,不再仅依靠教科书、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通过英语课堂的交际性学习,打破原来的学校与社会、学习与生活相互封闭的状态,加强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视听教材和英语短剧的排演,穿越时空的经纬、体验和感受古人的生活,想象未来的变化,在这样的学习中体会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在这种充分表现自我的开放性交际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系的过程。成功的言语交际是自然的,真实的,让人感到亲切。随着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语言内容的丰富,课堂上已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大胆使用英语。真实情景中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习惯和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贴近国外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律,体现运用性,从而实现学习英语的目的。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