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就如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作一研讨。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的能力”。“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这里的“机会”和“空间”无疑是指学生学习的语言环境。众所周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外语是最有效的。然而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缺乏用英语交际的场合即外语环境,作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解困的方向。把这种教育思想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一定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他们犹如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使他们产生一种应用英语的真实需要和激情,促进他们把所学的英语知识加以实践应用,从而能比较轻松地达到内化的目的。情境是儿童身心成长的摇篮,是儿童心灵世界的培养基地。如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呢?我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究。 一、巧用游戏创设情境 西方第一个提出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这一思想的是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他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这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科学地采用游戏对教学大有裨益。 1.课初游戏,鼓舞学习热情。 课开始阶段,学生虽然进入了课堂,注意力确有可能还在课堂以外。此时设计英语游戏活动,就能将学生注意力有效地转到课堂上来,快速进入语言环境和学习状态。我经常做“Katesaid”的游戏。学生注意听老师发指令,凡是有“Katesaid”的指令,如Katesaid:“Touchyournose.”学生必须照做(摸鼻子);若没有“Katesaid”的句子,学生则不能做动作(不能摸鼻子)。又如:老师可以让每个人站起来,带领大家一起做表演。“It’stimeto...”复习一些动词词组,以最快的速度表演出英语歌词中所说的动作。这样既能牢牢吸引住学生注意力,锻炼听力,又能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习惯。 2.课中游戏,促进新知识吸收。 游戏教学有助于把教学过程和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情感结合起来,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表现出来,就为他们吸收新知识、发挥特长和潜在表现力提供了条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结合课本上的知识,根据教学要求和内容涉及编排游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如,在讲授一般疑问句“Isthisa_______”句型时,我设计了猜物游戏:让一个学生站到黑板前,蒙住眼,我将课前准备好的教具(苹果、铅笔、直尺等)放在他手里,并问:“What’sthis?”该学生用手感觉后问其他学生:“Isthisa(n)apple/pencil/ruler...?”大家用英语回答:“Yes,itis.”或“No,itisn’t.”这样,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猜物游戏中,学生既体验了乐趣,又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掌握了一般疑问句的问答方式。 3.课末游戏,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临下课前5分钟左右,学生易疲劳,注意力分散。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让每一节课有始有终。我习惯在课末设计一些竞赛类游戏,使教学活动达到另一个高潮。例如:课末复习所学英语单词、句型时,有时,做“Touchandsay”游戏,我将代表单词的教具(实物或卡片)摆到一起,学生四人一组,我读某个单词,学生争取第一个拿到教具并读出单词。有时,我带领他们玩“击鼓传物”的游戏。课前,我将本节课所学的单词或重点句子写在纸条上,然后把这些纸条装在一个盒子里面,上课时,我做鼓手,学生们随着鼓声传递盒子,鼓声停止时,持有盒子的学生必须从盒子里抽出一张纸条,并大声读出纸条上的单词或句子。读准确的个人获一枚星,小组累计最多获一面红旗。我所教班级张贴了明星榜、红旗小组榜,来鼓励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小组。下课前穿插类似的游戏,不但可以巩固本节的所学知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认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让学生以愉悦的情绪来结束本课,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样他们期待下一节英语课的欲望一定很强烈,有了这样的动机,何愁英语学不好呢? 当然,游戏要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毕竟游戏只是教学工作的形式,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课标的精神),要人人有果子吃,人人有收获。最终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绝对不能为游戏而游戏。 二、以直观教具营造情境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英语学习处于入门阶段,对英语缺乏感性认识,他们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他们思想单纯,听觉敏锐,善于模仿。而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本身就不是理性的,而是直觉的。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应坚持直观性准则,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可采用实物或模型、图片或简笔画、制作等营造情境。 1.用实物或模型营造情境。 如学习“What’sthetimenow?”时,教师可用硬纸盒做一个简易钟,并且标出to和past的适用范围,让学生一目了然,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清晰地感知、理解和记忆。 2.使用简笔画营造直观情境。 简笔画在教学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信息沟通影响,它能省掉诸多的语言讲解,可明显地促进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影响,寥寥数笔就能表现丰富的语言信息和概念。如教学方位介词on,under,in,behind,between等时,可让学生到黑板前画简笔画。教师说:“Drawatreeontheblackboard.”学生很快画出了一棵树,英语毕业论文,这时老师又说:“Drawadeskunderthetree./Drawtwoboxesonthedesk./Drawapeninthebox./Drawacatbetweentheboxes.”学生按教师的要求一一画出物体。他们绝不是漫无目的地画,必须在听懂指令的基础上练习,这样学生不是兴趣盎然,在快乐中学习吗? 3.营造情境。 好动是学生的特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投其所好,让他们参与一些简单的制作,满足他们好动的欲望,有的放矢也寓课堂教学于“动”中,让他们在动中学,全面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教学“plane”时,我先拿出一张画好的图片,英语论文,教学生说“aplane”,然后让四人小组合作折叠纸飞机,最后合作编对话。边动手边动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效果自然是理想的。 三、借助音乐烘托情境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得好:“要尽量使儿童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愉快而非苦恼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尽情地吸取知识。为此,我经常使用歌曲渲染气氛,烘托环境,把学生引进学习英语的门槛。在课前,我要班长组织同学们唱任一首所学的英文歌曲,提醒大家上课。在英语歌曲中学习单词、句型,既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能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如教学“What’sthis?”时,仅用单一的措施呈现,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我采用老歌新唱的方式,谱上《两只老虎》的旋律,自创英文歌曲。由于曲调熟悉节奏明快,成为英文歌词的单词、句型很快就被接受了,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在进行机械的Practise时,学生难免有些心不在焉,教师可暂停操练,让大家站起来唱一首英文歌曲“Head,shoulders,kneesandtoes”,放松手、脚、头及至全身,学生会立即调整状态,情绪高涨。音乐的魅力加上儿童独特的理解能力,使我们有理由把英语教学和音乐结合起来,充分地烘托教学情境,尽力让课堂呈现一片愉悦的“晴空”。 四、以教师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创设心理情境 马卡连柯认为:“凡是不善于模仿,不能应用必要的面部表情或者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都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可见非语言手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生刚接触英语,词汇量少,用英语授课,学生不能及时理解,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畏惧上英语课,所以教师要善于应用非语言手段(丰富的面部表情、夸张的肢体语言等)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协助语言的讲解。教师亲切的目光、期待的眼神、热情的微笑、潇洒的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