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国内对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探索
在我国跨文化教育一直都是外语学科的隐型课程。根据《礼记》中的记载,我国在周朝时期就设有四夷之学。1862 年京师同文馆开设了英文馆,专门规定了传授异民族文化知识的内容,采取了语言、文化并行的课程形式,是我国近代外语教学的开端。20 世纪20 年代,我国出现了专门介绍外国文化的英文教科书。西方也在 1900 年就已经出现了第一份外语教学必须进行文化教育的文件。1902 年我国的国民教育中开始进行外语教育,强调在外语教学中要教授外国文化。许国璋先生第一个指出具有文化内涵的词和英语教学联系。他认为历史、文学和文化知识关于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学习都很重要。他于 1980 年在《现代外语》上发表了对于语言与文化的论文 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教学》),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界开始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标志。80 年代初期,我国外语教学界引入跨文化交际学,一些与此有关的专著陆续出版,跨文化交际学得以快速发展。胡文仲先生主编的《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了跨文化交际,开创了我国跨文化教育的新纪元。1989 年邓炎昌、刘润清合著的《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一书,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比较,详细论述了在使用英语时所涉及的重要文化因素,以大量实例深刻地阐述了文化在语言交际中的影响。90 年代,外语教学界开始广泛讨论语言文化,使之有了长足的发展。胡文仲(1994)的论文集《文化与交际》首次将国内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翻译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外语教学在文化与交际方面的探讨成果集中在一起,着重讨论文化与交际的联系以及文化关于交际过程的作用,不仅阐述了国内外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探讨状况,而且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略论了文化与交际的密切联系。文秋芳教授把交际能力扩展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式,她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组成,并把口语交际能力的内容分为三大块: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交际规则。 她的这一理念丰富并拓展了交际理论。
…………
3. 理论基础.......6
3.1 语言与文化 ........6
3.1.1 语言.....6
3.1.2 文化.....7
3.1.3 语言与文化的联系.....8
3.2 跨文化意识 ........9
3.2.1 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9
3.2.2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要求......10
4. 探讨设计......11
4.1 探讨问题 .........11
4.2 探讨对象 .........11
4.3 探讨工具 .........11
4.4 探讨过程 .........12
4.5 数据收集 .........17
5. 数据略论与探讨发现........18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