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校的中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容易丢分,究其原因是这方面的能力较薄弱。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因为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重要途径,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输入渠道。阅读能力主要是指阅读的理解和速度。那么如何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1 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兴趣 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充分熟悉教材,准确把握其理念和特点,做到驾驭自如,并认真略论学生的心理需求,明确其兴趣所在,从而巧妙设计难度适宜的阅读辅助题目,英语论文题目,结合艺术的讲解,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英语读的内容、形式产生兴趣并长期保持。这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有了前提和保证。 2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教师在导入时让学生对阅读对象有了感性认识,就已经给理解奠定了基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理解力再上升一个层次呢? 1)坚持每节课前给学生一定量的阅读时间,比如4~6分钟,每个单元的单词、课文都要他们在学习该课之前先过一遍,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起督促检查的影响,让学生自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还要注重课文阅读的练习,以检查学生对文章理解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篇材料,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下列步骤进行练习:首先,对材料进行扫读,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有关信息,寻找要害词,把握文章的主题;第二,对材料进行略读,寻找主题句,把握文脉以及语篇衔接的关联词;第三,对材料进行细读,辨别事实,把握细节,理解难句以及进行词义推断;最后,进行深层次精读,把握语言所载社会文化的背景,理解文章的内涵,进行逻辑推理,评价判定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态度,揭示文章的深层意义。教师应用任务型教学,每一层次都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而进行完一个层次后,教师要及时检查,检查的措施包括选择、判断正误、回答问题、填词、信息转换等。经“读--议--再读--再议”的往复,强化学生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巩固和应用知识打下基础。这样在教学的同时就能够逐渐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整体理解与分段理解相结合。阅读理解有2种措施:分段理解和整体理解。分段理解是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教师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知识上,往往忽视利用文章的语言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这种措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破坏文章的整体情节和逻辑关系。并且这些语言材料的复现率低,脱离文章的语言情景就成了枯燥乏味的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学生看了后一段忘了前一段,效果并不理想。整体理解注重文章的思想内容,既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保持文章的连贯性、趣味性和逻辑性,又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整体素质。关于篇幅长,英语论文题目,语言知识丰富的文章,可引导学生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吸取分段理解的长处,采取“合--分--合”的措施,具体做法是整体呈现--整体理解--分段理解--整体巩固。这样可以逐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识记能力。 3 提高阅读的速度 阅读的速度直接联系到阅读量,而关于在母语环境里的外语学习者来说,没有大量阅读就不可能产生对所学外语的语感。没有语感,则只能得语言之皮毛。因而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至关重要,也迫在眉睫。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扩大篇幅,减少回视。教师应该训练学生整句或成组视读,这样不仅速度快,且能很快抓住全句的意思。 2)限定阅读时间。为提高阅读速度,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快阅读节奏。阅读时遇到生词时要做到尽量少查词典或是不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遇到生词时利用上下文、构词法等来猜测、判断它的词义,以此提高阅读的速度。 3)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扩大阅读量。注重阅读技巧,在读物选择、阅读措施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转变观念,重视措施的渗透和培养。就阅读而言,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训练,并注意适时适当调整措施,使他们在阅读中扩大词汇量,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