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讨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英语作为国人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近些年来,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形成了一股全国范围学习英语的热潮。虽然我国很早就规定大中小学生要学习英语,但是真正能用英语与外国人对话,并对答如流的中国人少之又少。很多学生学习英语并不是出于兴趣,而是迫于升学的压力。这种现象关于高中学生来说,尤为突出,毕竟到当前为止英语仍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在这些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这些学生普遍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大,英语成绩长期不理想。这往往会使他们缺乏英语学习的动力,以致于自信心屡次受到打击。这不仅会作用其整体学习成绩,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本论文探讨的宗旨就是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措施找出我校英语学困生的成因,提出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
1.2探讨目的和意义
中山纪念中学是全国唯一一所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一一孙中山先生的中学。学校20世纪50年代初成为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90年代初被评为广东省省一级学校。2017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虽然我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教学质量节节攀升,然而由于地方政策、还有个别学校的保护政策,我校高中部生源并不能做到绝对的优势。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市辖的各个镇上的农村中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一部分学生英语成绩相关于其他科目来说较低,这给教师的整体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大批英语学困生的出现也作用了我校稳步提高升学率。同时,进入高中后,由于教材难度的加大,词汇量的增多,有些学生因为不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英语成绩一落千丈,英语论文范文,自信心倍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这种心理状态关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会产生不利的作用。因此,解决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困难,无论关于学生成绩的整体提高,还是关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学困生”的基本概念
“学困生”,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国内外许多生理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等从各自的探讨领域出发,对“学困生”这一概念提出了众多说法。许多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往往将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称为“学习障碍儿童”、“发展落后儿童”、“智力发展儿童”、“情绪困扰儿童”等。有些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将这些孩子称为“处境不利儿童”、“不适应儿童”。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将他们称为“学业不良学生”、“差生”、“后进生”等。“学困生”这一称呼在我国教育界经历了从“差生”、“后进生”到“学困生”这一演变过程。钟启泉将“学困生”定义为: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学习成绩未能达到同其智力水准相称的学业不良的学生,而这种不良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当前,学术界普遍接受将“学困生”定义为:智力属于正常范围,而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其他学生,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的学生。这些学生有可能取得进步,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对其进行转化。
2.2国内外有关学困生的探讨
2.2.1国外有关学困生的探讨
1896年,美国的医学教育家摩根,是一位眼科医生。他从神经学和医学的角度发现“词盲”现象。探讨者认为大脑的损伤造成了学生的学业不良,以及一些学习行为上的障碍等,继而有针对地提出了诊治方案,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到20世纪中期,学生的学业不良问题没能因此得到有效解决,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便开始了从各自学科的领域展开探讨。他们将探讨对象转移到智力正常但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学业不良的学生身上。20世纪60年代,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心理学的发展使得更多的教育和心理学家将探讨的中心问题集中于语言落后的模式及其改变。在此期间,美国学者柯克提出了 “学习困难”这一概念。前苏联的学者主要从教育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20世纪60年代后,探讨者幵始直接探讨学校的教学。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布卢姆等。
20世纪70年代后,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用社会学的观点与措施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背景方面进行了探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学术界对学习困难的诊断与矫正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学困生进行了类型划分。在70、80年代的探讨中,角色理论和归因理论取得一定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探讨者对学困生的探讨与研讨方向转向偏重实际操作,而且学术界在此方面的探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