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支架式英语教学的措施[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以理论、实践、反思为主线着重研讨了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问题,结合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语言学、外语教学法及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重点探讨了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支架式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学生自己是英语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起到搭“脚手架”、固定“锚”的影响,最后教师淡出。

关键词:建构主义 支架式英语教学

Abstract:This thesis,with an emphasis on how to apply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to teachingsenior English,discusses the teaching model of constructivism--—scaffolding according to cog-nitive psychology,educational psychology,linguistics,foreign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It stresses that students are the focus of teaching,and that weshould regard their study as the main part that explores their knowledge of English and formsthe framework of the web of knowledge.It also emphasizes that the teacher’s role lies in set-ting up scaffolding,in the end,the teacher’s withdrawal from teaching.Key words:Constructivism;Scaffolding teaching English model

一、建构主义理论

提出建构主义是一个哲学思潮,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维柯,他认为人们可以理解自己建构的事物,而后,康德把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结合起来,他认为,主体为了发展知识,只能通过利用内部建构基本认知准则去组织经验。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它是相伴于行为主义而产生的,行为主义主张(1)客观主义;(2)环境主义;(3)强化(公式为:S→R)。而建构主义认为,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1]建构主义提出S→(AT)→R公式,意思是: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中,才能对刺激做出反应R.。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维果斯基、斯腾伯格、卡茨、布鲁纳、奥苏贝尔等。

二、建构主义理论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关注的焦点是认识的机制问题。皮亚杰说,“发生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对于新事物的建构机制问题--—认识的获得机制问题”,即对于“儿童认识什么,是如何认识的,认识如何成长发展--—从一种不充分的,比较贫乏认识如何向在深度与广度都较为丰富的认识过渡的问题”。[2]他认为,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影响中建构起来的,即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途径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这样才建构了知识,自身认知结构也得到了发展。同化(assimilation):是主体通过外部或内部的活动,在机能上把客体整合到自己的活动中来;顺化/顺应(accommodation):个体受到刺激或环境的影响而引起和促进原有认知结构的变化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平衡(equilibration):即同化与顺化中间的环节,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可以说,个体的认知能力就是通过这种不断地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运动而获得发展的。

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知识的建构是建构主义的核心,因为学习者可以建构自己的理解,新的学习依靠现有的理解,社会性的互动可促进学习,意义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维果茨基认为,语言是某一特殊文化传递的知识工具,它能在本质上提高智力功能的水平。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是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相互影响的,因此,教学中应提供支架,知道师生、生生互动。支架(scaffolding)是指建筑行业中所使用的脚手架,在此被比喻成一种教学模式,即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联系、地位和影响如何。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影响,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目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3]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较之传统的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中师生联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成了教学的中心、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不再是一味被动“吃馍”(老师嚼过的);教师而是搭、拆“脚手架”,不再是“填鸭”;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一个内容,不再是刻板的材料。

较成熟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有:

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

2.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3.抛锚式/情境性教学(an-chored or situated instruction)。

限于篇幅,本文只谈支架式外语教学。

(一)支架式英语教学(scaffolding teaching Englishmodel)

支架式教学就是为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教学思想源于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生要解决的问题与原有能力之间存在异同,通过教师教学,帮助他们消除这种异同。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的过程,皮亚杰认为,个体学到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程序,即形成了一种新的认知图式,它不是简单的在原有图式的延续,而是有了变化和发展,性质是创新的。“儿童越是积极,他的学习就越有可能成功。然而,认知方面的积极参与并不意味着儿童仅仅是摆弄某种材料;儿童在没有摆弄物体的情况下,可能在心理积极参与,正如他在实际摆弄物体时心理可能是消极的一样”( Inhellder,et al.,1974)。[4]因此,英语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主动的心理建构的过程。支架式教学模式就象建筑行业中的搭脚手架(scaffolding),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最后自己淡出(撤脚手架),教师只起到一个帮助学生认知更高水平的知识的影响。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a.搭脚手架--—确定主题,建立框架。

b.进入情境--—使学生进入一个问题情境。

c.独立探究--—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问题。

d.协作学习--—二人对话(pair work),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

e.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他评。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