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多模态化[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随着多媒体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现在已经步入了一个数字化时代。 伴随着这一过程,我们发现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多符号现象愈加明显。 “图像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图像在媒体、教育和儿童文化中的大量生产,使我们无法忽略多模态话语。 ”(李战子,2017)同样,传统的课堂话语探讨主要集中在教师和学生的语言上, 很少包括其它非语言手段(non-language modes)。 然而,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媒体技术竞相进入课堂, 几千年来页面占主导地位的书面语交际也逐渐被屏幕占主导地位的多模态交际所取代。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多模态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探讨领域。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课堂教学的多模态性,理解每种符号资源所传达的意义, 提高多模态识读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语言教学中,在大多数情况下,语言显然仍占据统治地位,其他模态如空间、手势、凝视、身势、移动、声音、腔调、音乐、三维事物、图形、表格、图画、 动画等还只是在不同程度上起到辅助、衬托、强化和补充的影响。 即使如此,单从语言的角度来探讨课堂语篇也是有缺陷的, 我们必须把其他多种模态和语言组合在一起来研讨课堂语篇意义的构建过程。 (张德禄、李玉香,2017)教育部在 2017 年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运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 由此,我们看出大学英语课程已不再是纯知识性的课程了, 而是更加注重运用技能。 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要调用一切符号资源来构建课堂教学的意义, 发挥它们的合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本文首先讨论多模态的本质以及多元识读能力的含义, 进而指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模态化趋势, 最后研讨课堂话语的多模态性略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多模态性与多元识读能力


(一) 符号的多元性和多模态性20 世纪初, 索绪尔在探讨语言特征过程中讨论了语言符号的概念, 认为语言符号是 “概念”(concept) 与 “ 声音意象 ” (sound image) 的任意联系,并且,英语论文网站,他还预示了语言只是属于尚未出现的符号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胡壮麟,2017)之后,随着对语言符号探讨的深入, 我们发现了语言符号的社会意义构建功能, 语言语法不是在词语概念基础上产生句子的代码,不是规则的集合,而是产生意义的资源。 (Halliday, 1978:192)这就是语言的三大元功能: 概念元功能、 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 然而,英语论文题目,我们在释解经验、建构社会意义的过程中并非只用了语言这一种方式, 我们还会根据个人兴趣喜好、 交际目的以及具体背景情况借用其他表达方式,如:身势、姿势、面部表情、图像、动作等。 在交际过程中,这些方式也同语言一样向对方传递着表达者的交际意义,实现交际目的。 这样,用表达意义的符号与它的发送者、接受者、表达的内容、发送方式,以及与时空有关的情景紧密地关系起来便是“社会符号学。 ”(social semiotics)社会符号学关注的是在特定具体情况和实践下, 人们使用符号资源以完成交际行为和事件并对之解释的措施。 (van Leeuween, 2017: preface)然而,在众多符号资源中, 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中选用哪种(或哪几种)符号资源,以及所选用的几种符号资源在意义构建中的相互联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Kress 和 Leeuween(2017:2 )认为,多模态话语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如声音、文字、形象等)来传递信息的语篇,并进一步认为语篇的多模态性是当今世界人们交际中使用的各种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 李战子(2017)认为多模态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 ”朱永生(2017)谈到多模态识别时,不外乎两个判断标准。 一个是看涉及的模态种类有多少(如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等);另一个是看涉及的符号系统有多少(如图画、音乐、动作等)。 总之,多模态话语就是由表达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模态所构成的话语。 (胡壮麟,2017)多模态性已成为人们交际活动中的重要特征, 我们不仅要看到这一点,而且更要给予充分的关注。(二) 多元识读能力多元识读能力(multi-literacy)是在 1994 年由“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提出的。 其背景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世界越来越呈现出语言文化多元化和交际技术多样化的特点。 每天我们不仅要接收大量由印刷品、图像和录像带等各种形式所传递的知识, 而且还要使用同样复杂的形式向他人传递我们的知识。 在这一传递和接收过程中, 多模态交际方式的出现成了一个必然。 交际并非只涉及语言或文本,而且还伴有像身势、面部表情、视频、音乐等其他交流模式。 即便是传统的语言或文本交际, 我们也要认识到其他伴语言、 伴文本模态在交际中所创建的意义,如:语调、音调、图表、插图等,要对交际中使用的各种模态所表达的意义进行识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交际目的。另一方面,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在成为全球语言的同时,其发音、文化地域特征、个人专业程度等很多方面的异同也日趋明显。 因此英语教学不能只传授那些正式的、标准的、书面的民族语言,而应该是包括尽可能多的语言变体,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和读写多模态意义的能力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 (朱永生,2017)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多模态化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