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探讨背景及选题缘由
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语言学者们一直以来的探讨重点。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运用语言学探讨的突破性进展,有关阅读教学的理论也不断应运而生。在各种教学理论中,最具作用力的的就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迪阅读理论。“自下而上”的阅读是把材料作为信息输入由词及句,由句及段,再由段到篇章的从小到大,从下往上的逐一辨认,感知和解码过程。这种阅读强调了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在阅读中的重要性,但忽视了读者对文章意思的整体深入把握及其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影响,忽视了阅读过程的语境因素,是一种纯粹的被动的语言解码过程,而不是一个思维过程,属于阅读的低级阶段。“自上而下”的阅读是读者根据自己大脑中已有背景知识,利用从读物中获得的各种信息,有选择地捕捉最有意义的语言提示,对阅读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推断,预测,证实和修改,以求获得意义。这种理论的持有者认为,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这种阅读强调意义在理解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强调读者的参与,读者个人经历及读者已有知识在阅读中的重要性,但它过于强调过去经验的影响而忽视语言知识的影响,结果导致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基本语言知识传授。事实证明,缺乏基本的语言知识,个人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再丰富也是没有用的。“自下而上”阅读模式和“自上而下”阅读模式都是有所侧重或偏向的。“自下而上”的阅读强调信息传递是自下而上,而“自上而下”恰好相反,两者强调的信息传递都是单向而不是双向的。事实上,信息传递应该是双向的,文章的理解不仅是字面的,还有深层次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词汇,语法句子结构,语篇结构及背景知识都会作用读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图式阅读理论出现并发展起来。
图式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广泛运用和探讨尤其是在英语阅读教学领域的实践运用是在一定的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的。康德的图型说是其批判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整个批判体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清楚论述了感性直观和知识性纯粹概念(范畴),还有效地阐述了二者的相关关系。“但与经验直观相比,纯粹只是概念完全是异质的,因而决不能再任何一直观中遇到它”。?那么,“怎样才能把经验直观归属于纯粹知识概念之下,从而把范畴用于现象呢”?②康德认为:“显然,必须有一个第三者,它必须一方面与范畴同质,另一方面由于现象同质,并使前者应用于后者成为可能。这种联结的表象必须是纯粹的(没有任何经验成分),同时还要一方面是理智的,一方面是感性的。这样的一种东西就是先验图式。“?康德的哲学思想的实质是人类思维的一次根本性的转变:因为以往的哲学都是“对象构筑了我们的知识”,而在康德那里却是“我们使对象成为可能”。④康德通过范畴的先验演绎证明:“范畴是人向自然颁布的最一般性法规”,即“我们人类具有形成知识的可能性”。⑤他区分了知性的概念与感性的直观,认为:“知识就是范畴(知性概念)统摄对象(经验直观)所形成的,其关键就在于实现知性与感性的联结。”?康德的图式说作为一种有效的中介一方面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感性化,从而体现出概念的的客观性;康德的这一理论为不同类型,不同特质的知识寻求到了一种联结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认识过程中个别与一般,经验与先验的统一,是认识论发展历史上的新突破。我们把图式的概念引入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来,不仅是教学思维,手段的创新,更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措施,进一步促进学生用英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略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从学习阅读到在阅读中不断学习的能力。
其次,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也为图式理论进一步运用于二语习得的探讨提供了成功的理论支撑。50年代中期兴起于美国的认知心理学探讨主要探究的是人脑在记忆过程中的信息的储存和提取及人脑在认知和语言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各种行为规律。认知心理学家把人看作是一个高级的信息加工系统,通过计算机来类比人的内部心里过程。就如同计算机通过符号输入,解码编码,编码储存,以及符号输出的过程,人类在队外部信息的认知也会经历类似的信息接受,编码记忆,变换决策和信息输出的过程。“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模式已经过实践证明,该模型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⑦读者对篇章的阅读和理解都是语言输出的过程,文本语言的输入会激活学习者原有的图式和习得机制,并应用已有图式对新信息进行预测和假设。由此可见,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文本的有效理解是通过输入信息与读者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形成动态的相互影响而实现的。
一.图式理论旳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