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及提高翻译教学质量的策略(2)[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1. 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与社会需求、学生需求相结合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在翻译能力上的三个层次的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要求》对大学生的翻译能力从三个层面上给出了具体要求,即便是一般要求也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要求》也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对英语的实际需要。王守仁教授指出“从‘因材施教’的角度看,我们应对学生进行需求略论,确定教学重点,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任务落到实处。”因此,翻译教学应该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对英语的实际需要,也就是翻译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将翻译教学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相连。众所周知,兴趣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索,因此,在翻译教学内容与材料的选择上,可以根据社会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设定不同的学习模块,例如文学翻译模块、旅游翻译模块、科技英语翻译模块、法学翻译模块、商贸英语翻译模块、政论新闻翻译模块等,这些模块的设置应该能够体现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毕业就业的需求。将学生需求与翻译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让他们自发地、主动地学习而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自然会大大提高。2. 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无论是文学翻译、旅游翻译、科技英语翻译、法学翻译、商贸英语翻译、政论新闻翻译,都需要依托于一定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及文化背景知识,否则就会出现望文生义、胡译乱译的现象。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上。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学生才能知道怎样译,为什么这样译,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使学生在未来的翻译实践中不断提高翻译水平,使他们的翻译能力更为完善。同时,翻译教学中还应加入必要的英汉语言对比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不同,减少翻译中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出现的各种错误。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学生在翻译中就会出现各种错误,请看下面这个句子的翻译。原句: By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ravel by train to most parts of Britain.学生译文: “到十九世纪的末期为止,人们能够用火车旅行到不列颠的大部分。”出现这样译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不知道在翻译的过程中还需要必要的语序调整,他们往往根据英语的词序进行逐词翻译,由此产生了令人不知所云的译文。又如,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句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异同,翻译时需采用各种弥合手段,其中增译法( amplification) 和减译法( omission) 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缺少必要的弥合手段,完全采用一对一的逐词翻译往往会使译文生硬晦涩,令人费解,有时甚至背离原文意思,采用增译和减译则可以使译文自然通畅、完整贴切,请看下面的译文。原文: This new type of computer is indeed cheapand fine.译文: 这种新型计算机的确是物美价廉。充分掌握了翻译中的弥合手段之后,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上面的译文。再如,英汉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以及表达方式迥然不同。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不宜拘泥于原文的词类对号入座地逐字翻译,否则会使译文生硬别扭,翻译中要进行必要的词类转换。原文: 邓小平在“十一大”上说: “一定要少说空话,多做工作。”译文: Deng Xiaoping said at the 11th Party Con-gress,“The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