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双维教学模式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路
[摘要]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认为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培养具有语言实用能力的社会所需人才,英语论文网素质教育、创新教学已迫在眉睫。本文就目前英语素质教育提出实行双向双维教学模式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双向双维教学模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我国加入WTO,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我国教育界尤其是外语教育界的历史重任,这对大学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但是,长期以来应试教学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学校存在盲目攀比的情况(如比通过率),而忽视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1]。普遍存在的教师传播语言知识和应试技巧,而学生热衷于对语言知识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这样从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出来的学生,往往既不能听、也不能讲,这是许多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尴尬现实。目前,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全国深入开展,英语教材和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以及PETS考试制度的建立,说明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正逐步形成。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应该由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双维的教学思路上来。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在先天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把外在的各种教育作用内化为学生个体内在稳定的素质。素质与知识不同,素质是人学习和利用知识的基础,而知识丰富又促进素质的提高。素质也不等同于能力,具备一定的能力,有利于养成一定素质。但素质是内在的潜能,它通过能力影响于外界,是形成和发挥能力的基础,所以说,素质是决定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2]。因此,我们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时,离不开其所依赖的基础--素质。全国新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3]这也正是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确保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广博的文化素质
大学英语教师在钻研英语语言文学书籍的同时,应当多读些有关国内外文化的书籍,以及哲学、历史、风俗礼仪、教育学、心理学、政治等方面的作品,以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二)较深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英语实践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不仅应具备普通教师所应有的知识(即扎实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和一名语言教师所必备的知识(社会语言学、运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等),而且还应具有一名外语教师所应熟悉的外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错误略论(error analysis)、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等方面的知识。
(三)加强学习和交流
1.分期分批组织教师进行再教育,参加重点院校组织的进修班或到国外学习,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2.要求英语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加强自我教育,自我进修,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写读书笔记、教学体验、教学论文,积极参加科研。
3.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卓有成就的教授上示范课或观摩课,做好传、帮、带。
4.组织召开教材教法研究会及教学经验交流会,大力推广卓有成效的新的教学法[4]。
5.经常组织和安排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组织英语教学比赛,进行教学评估,促进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三、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法,确保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社会活动必然反映在其语言中,要用英语交流信息,就必须既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又了解英语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应致力于培养学习者的文化素养[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文章的语言形式,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电影、小说、报纸杂志,收集有关真实的素材讲解其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
(二)实行以学生为中心,双向双维的教学模式
面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近况,大学英语教学应致力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大胆采用旨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双向双维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和进行信息交流和语言实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带领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可通过提问、简述、讨论、改变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预先布置课堂讨论的话题,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话题的选择要有新颖性,如新闻焦点、热点报道。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进行交流活动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具有在社会真实环境中恰当应用语言交流信息的能力。为了实施这一模式,教师必须起指导和点拨影响,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进行操练,让学生充当主角,引导和鼓励学生尽情地发挥,改变传统的“一言堂”为“群言堂”,但也要注意出现“几人堂”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