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类英语相关论文选修课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摘 要:本文从目前大学英语选修课建设亟待规范和创新的实际要求出发,以有关批判性思维的理论探讨作为依据,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关的论文》的有关指导思想,针对性地对大学英语选修课中语言文化类课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设计和课程评估措施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研讨。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语言文化类选修课 批判性思维 课程设计。 在过去几年里, 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已经普遍增设了选修课( 或称“ 通选课”) 。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们对如何建设科学、规范和有效的选修课体系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究,有关语言教学探讨者们也就此撰写了许多相关探讨论述。然而,其中专门针对对于选修课中语言文化类课程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论述却并不多见。这使得开展文化类选修课的英语教师在需要完成更高教学任务要求的同时缺乏相关的教学理论的指导。随着英语选修课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科学规范地开展语言文化类课程教学, 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已成为一个值得所有大学英语教师思考的课题。 1 语言文化类英语相关论文选修课简介。 我国教育部于2017年特别制定并于2017年进一步修订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关的论文》(下称《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措施的形成” 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同时指导性地将大学英语选修课划分为:语言技能、语言运用、语言文化和专业英语四大类课程,明确了除“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外,大学英语课程还应着重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要求》所建议的大学英语中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是以英语为载体,对非英语系本科生实施的文化类选修课程教学,根据各校师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开设,以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由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这类课程尤其“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帮助学生“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要求》,2017)。 当前我国各高校已开设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主要涉及: 文学诗歌类, 如《美国文学赏析》、《英诗鉴赏》;人文历史类,如《西方简史》、《美国文学史》;文化知识类,英语论文范文, 如《西方礼仪文化》、《美国大学校园文化概览》;以及艺术鉴赏类,如《影视著作欣赏》、《艺术鉴赏》等等。 然而, 这些文化类英语选修课的开展主要还处于开课教师各自为政, 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及特长对所开课程进行设计和展开教学的阶段,这就使得选修课教学在为大学英语教育注入了“个性化”和“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等特色的同时出现了因教师对课程设计整体把握不同导致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有效性”的千差万别。 2 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要讨论批判性思维, 我们应该首先对西方学术界给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一个简单回顾。就曾对学界纷繁复杂的论述进行了一次梳理,认为常见的与批判性思维紧密相关的还有“ 批判性略论(critical analysis)”、“批判性意识(criticalconsciousness)”、及“批判性自我反思(criticalreflection)”等概念。他认为批判性思维的“批判之力”主要在于思维者接受某种观点或结论时进行评价和辨别的能力, 这种能力使思维者在假设的基础上检验命题,并发现偏见和正确看法、以及看法与事实之间的区别。被誉为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的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将批判性思维中的“反思”定义为:对自己的一种信仰或所偏好的某种知识形式, 从其所依存的基础上和可能得出的结论上, 进行积极的、持续的、仔细的审视。另一位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Robert·Ennis则在1991年将这一思维形式精炼地表述为: “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Ennis的定义把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活动”, 强调“个人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