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语言学把词汇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风俗习惯会在词汇中得以体现,而许多词汇都带有指定的文化信息,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意义常常从字面上无法理解。语言作为符号,其意义是交织渗透在语境之中又受语境的规约和限制,文学著作中哪怕是最常用的表达或最普通的语法或结构都蕴含着“未定点”。这时,经常需要对词汇、句法甚至谈话内容进行推测。已有不少学者认为文学著作是培养学生对含义进行推断的最好的材料[5]P37。文学著作能够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的这个优势可以让学生发表见解,大胆探究著作中的多层含义,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四)丰富语言学习途径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又是艺术的语言。文学语言是语言运用的最高层次,它具有形象生动、凝练精美、典雅深邃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最好的语言材料。文学著作中具有场景和语境的人物对白,因为内容易记且真实感强,也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口语的好机会和好素材。许多英语名著,不单单是因其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着读者,同时也是靠那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来打动读者。所以,英语学习者在阅读文学著作时较容易进入欣赏的角色,而一旦进入欣赏的角色,也就在无意间进入了英语学习,提高了对英语的领悟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 实施 我们除了重视英语名著教学的功能和影响以外,最重要的是要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来优化大学英语文学教学。
(一)提供背景知识 文学著作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产生。讲授英语文学著作时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包括作家的重要生活经历、著作产生的社会背景、与著作有关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以及与著作主题和风格类似的其他著作等。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对著作主题、人物、观念、伦理、文体以及修辞措施和特色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六课“一天的等待”(ADay's Wait)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著作。讲授时,笔者引入了相关背景知识--海明威“硬汉性格”的双重性。首先,介绍作者背景。海明威是 20 世纪美国文坛的重要作家,其独树一帜的“冰山”风格引发了世界文坛上的一场文体变革。然后,略论作者主要著作。他的四大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堪称海明威“硬汉性格”人物人生的四部曲。最后,讨论作者性格特点。师生共同总结出:海明威塑造的一个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硬汉性格”人物形象,既是他的一种写作风格,又是他自身性格的反映。海明威真实的漫长的生命历程其实也是不断地同自己的怯懦作斗争的过程。
(二)引发积极反应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对文学著作做出积极主动的反应。上述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对作者及著作有了更多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对教材著作中故事情节的发展、悬念等产生好奇和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种欲望实际上就是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学生对著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便产生进一步阅读的信心。随着著作阅读量的增多,就会减少对别人见解的依赖,形成个人见解,理解著作的内涵。
(三)挖掘现有教材 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