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英语教师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打破陈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问题,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研讨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总结具体可行的教学导入措施。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英美文学 功效
长期以来,人们根深蒂固的看法是:大学英语教学侧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专注听说读写等运用能力的培养,致力于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的提高,与被视为英语系学生必修课程的英美文学毫无干系。实际上,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新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改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及师资力量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们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英语论文范文,把英美文学摒弃于教学之外,或是对教材中涉及的英美文学知识仅做浮光掠影的介绍。而应该打破常规,将英美文学知识系统的有计划地渗透到教学中。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唱独角戏,教学局限于语言结构的讲解和语言能力的训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记忆单词、语法、应试技巧,常常产生厌倦心理;而语言点记了忘、忘了记的重复学习又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得大学生普遍形成严重的应试倾向,只为考试而学,为过级而学。在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可以克服这一缺陷,寓教于乐,收到意外功效。 语言学习的理想方式是亲临语言环境,感受文化氛围,与母语者交流,在不具备这种种条件的情况下,文学著作就成为理想的学习语言与文化的材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学的重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的教育功能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积极作用。文学实际上是传达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感悟。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文学素养是一个重要方面,不是仅文学专业而是各学科学生都应具备的。综观英美文学史,许多著作都以教育读者、宣传人道主义和促进社会改革为主旨。作家们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与矛盾,以表现贫富差距、民生疾苦、种族冲突、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为题材。如《汤姆大叔的小屋》、《简爱》、《老人与海》、《草叶集》等著作歌颂正直善良、坚强不屈、无私无畏的品质,宣扬自由平等、伸张正义、坚守美德的理念,批判自私伪善、残酷卑鄙、尔虞我诈的行为,起到了警醒世人的影响。这种教育功能在学生的艺术欣赏中不知不觉发挥出来,潜移默化的作用到他们的精神面貌和道德情操,在这样美好的艺术氛围和情感体验中,英语论文题目,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掌握语言工具都是易于实现的目标。 2.英美文学著作是大学生了解西方社会和风土人情的重要途径。文学反映生活,而生活是语言之母,缺乏相应的生活经历必定使语言学习事倍功半。“当英语仅仅作为一门外语时,在学习者那里只是纸上的符号,而不能链接心中的往事,类似没有爱情的一纸婚书,没有岁月的一张日历,庭院房屋已经消失的一个住址,没有生命感觉的注入,不是活的语言。”(韩少功,2017)“文学提供真实的材料、文化和语言营养,使人卷入。”[1]56文学著作是了解一个民族的习性、心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联系等方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借助文学,教师可以带着学生领略异国风情,体验神秘的心灵之旅,畅游马克·吐温书中的密西西比河,目睹福克纳笔下的19世纪南方种植园景象。另外,文学著作蕴含着作家的人生体验和价值取向,学习英美文学能接触到英语文化的思想观点和思维方式。在新世纪,跨文化交际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培养具有相当英语水平了解英美文化的人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 3.学习英美文学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文学著作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语言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英语专家华东师大教授黄源深说“:大量阅读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没有大量阅读很难学好英语。现今学生的一个通病是阅读量太小,拘泥于短文章上的精耕细作,产生不了语感,因而口笔语都缺少外国味。多读文学著作和外国报刊不失为一剂良药。”可见阅读是学生获取最大信息量的最佳途径,可以扩大词汇量,拓宽知识面,是听说写的基础,并有助解决单词难记的问题,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汇含义、用法是记忆单词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此外,背诵原汁原味的名篇佳句会丰富说和写的素材,各种典故格言,双关语、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可以使学生对语言更加敏感。当然,文学的价值决不仅限于语言层面,更在于它的内容和立意。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著作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在阅读体验中他们会超越英语学习只是单纯语言形式训练的意识,端正英语学习的态度。 毋庸置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学能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有利于提高英语水平,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做法是可能并可行的。但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课时少,基本语言训练压力大,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经验,以供借鉴。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学材料。大学英语教材选材丰富,形式多样,其中不乏名家名作,授课时可以充分挖掘利用,引入作家生平,代表著作,创作风格、主题,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贡献等。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的课文为例,第三册中《The Last Leaf》[2]189是“美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3]103欧·亨利的著作,改写后编入课本,适合大学二年级学生学习。对这样一位中国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家,介绍其创作主题和特点是必要的,否则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第一册的《Public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一文出自斯蒂芬·霍金之手,文中提到“Frankenstein”(弗兰肯斯坦因)--—英美国家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讲课时可以“借题发挥”,从同名小说讲到作者玛丽·雪莱--—英国科幻小说之母,延伸到美国作家爱伦·坡及哥特式小说,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二册中《The Glorious Messiness of English》是The Story of English的合著者之一--—罗伯特·麦克尼尔1995年在西点军校的讲演,概括讲述了英语发展史,恢复了英语与生活的原生联系,赋予枯燥冰冷的词汇鲜活的生命。这篇文章涉及的内容是英语学习者应具备的背景知识,授课时结合英语史进行扩展,能使学生明白英语中的语言现象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带有历史的遗痕。针对这样的课文,授课时挪出20分钟的时间进行讲解不会作用教学进度,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