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的探讨成果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略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大学外语教学的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了解阅读过程的心理本质。/英语论文心理语言学认为阅读过程可分为词汇理解、句子理解和篇章理解等几个层面。本文考察了心理语言学在阅读理解各层面的探讨成果并研讨了这些成果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 英语阅读 大学英语

1.前言

阅读能力是外语学习者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阅读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和语言的使用,如何教语言必然涉及到人们对人类语言活动本质的认识。外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首先认清外语阅读过程的心理本质并了解与之相关的理论。心理语言学是探讨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因而与外语教学有着紧密联系。心理语言学的各项探讨成果对大学外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和指导影响值得关注。

2.心理语言学对阅读过程特点的略论

心理语言学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应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影响,以及为了掌握和应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知识和能力。心理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被介绍到我国以来,它的各项探讨成果已被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对于阅读过程的特点,1977年心理语言学家Rumelhart在《论阅读的相互影响模式》(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Reading)一文中指出: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多种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等知识的复杂的“相互影响”过程。任何单一的语言知识都不能促成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Rumelhart,1977)1980年,另一名心理语言学家Stanovich提出了阅读能力的层次模式。他指出在阅读过程中有几个层次的因素起影响,包括词语识别、句法略论和语境知识等,阅读时各个层次的知识相互补偿。(Stanovich,1980)可见,阅读活动是一种复杂的解码过程。那么心理语言学对阅读过程几个层面的具体探讨成果对外语阅读教学有哪些启示呢?

3.心理语言学对阅读过程各层次的探讨成果及其教学启示

3.1心理语言学对于心理词汇的探讨及其教学启示

在阅读的第一个层面,阅读者首先辨认出单词、词组、句子和标点符号等语码表层结构。在通过言语知觉形成语言表象之后,进行言语理解的首要任务是理解词汇的意义。国外的心理语言学家应用快速的单个词的再认程序来检测词汇的解码过程,例如在句子“清洁工在教室里扫地”这句话呈现后出现“扫帚”这个词,要求被试判断这个词是否在句子当中出现过,若被试头脑中的编码是“清洁工用扫帚扫地”,那么被试将认为这个词出现过。可见,词不仅激活其自身的含义,而且也激活了它们与其他概念之间的联系。Kintsch提出的语境整合模型认为:课文中的词激活记忆中与它们有关系的概念,激活在这些概念间来回循环;课文和记忆中的概念若具有多重强的关系,就会高度激活,英语论文范文,若只有弱而少的关系就不被激活或激活衰退。结果,课文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以一种快速、自动的方式组合起来。(Kintsch,1988)那么教师在讲授积极词汇时一定要注意使学生形成词汇的各种相关信息的编码,注意讲授的系统性,要全面学习词汇的同义词、反义词。语义搭配的限制和句法搭配的限制,关于多义词应举出大量的例子,在有意义的语境中提供每个释义的具体用法,使学生形成综合的编码。在阅读时读到相应词汇时激活的是一系列综合的信息,并应用长时记忆中这些信息形成对课文信息的正确心理表征。词汇的用法和语义信息的编码越是准确和详细,在阅读过程中解码的过程将更加准确和自动化,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准确率。国内的心理语言学家对大量以汉语为母语的被试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发现:外语词汇和母语词汇存在系统性异同,外语学习者要对外语词汇进行重组并有意识的调整心理词汇的结构,以提高词汇的提取效率。(张淑静,2017)上述探讨结论证明母语和外语词汇心理表征的不完全对等性,为了在阅读中更快激活正确的相关信息,在教学中要采用英文释义从而建立起外语词汇独立的心理表征系统。此外,词汇教学还要贯彻文化准则,每一种语言都有大量的“文化承载词”,英语论文网站,外语中与母语概念意义相同的词也可能在文化意义上相去甚远。

3.2心理语言学对于句子理解的探讨及其教学启示

心理语言学家在探讨句子理解时试图揭示句子的结构是通过什么程序建立的,它在思维过程中是怎样表现的。1957年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一书中提出了句法结构模型。该模型指出:一个复杂的表达方式是由一个或多个别的表达方式(短语或单词)构成的;短语结构右侧的项目是以一定的顺序出现的。(Chomsky,1957)此后,探讨者提出了许多句子理解的模型,其中比较有说服力的是句子的并行处理模型。该模型指出:读者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对语法结构的略论与词汇提取同步进行。句子的处理以自下而上的处理开始,听者的感官首先辨别和略论语言信号,而后略论音素、词语、句子结构,然后辨认句子成分的语义联系,从而理解句子的意义。另一个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处理,读者会利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来加快和澄清自下而上的略论过程产生的结果。所有的语言处理过程都是互动的。从这些模型来看,在句子的理解过程中句法规则所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学生这方面的基本功的培养对正确理解句子十分重要,这决定学生在理解长句子和比较难的句子时能够快速地将句子划分成利于理解的结构单元。在精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经常选择文章当中有典型性的句子进行句法略论,比如定语从句、倒装结构等。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长期进行使之成为一种自动化的快速过程。在课内外选择阅读材料时也应注意材料题材和内容的多样性,丰富头脑中的背景知识,以便准确同化或调试通过句法略论产生的句子意义。除了上述的两种模型之外,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观点认为:对句法结构的计算过程利用了各种信息的“约束”。这种“约束”模型假定,心里词典中的每个词条具有如下信息:某个词的可能有的参数,即可以与该词联结的特定成分;可能的句法结构类型,如及物与不及物;某参数和句法结构在实际语言行为中发生的频率。这种模型认为,某种结构在语言中愈经常出现,那么它就愈易于加工。(陈永明、杨丽霞,1999)因此,在精读教学中关于在外语中经常出现的句法结构要分类集中进行略论,增加对其进行略论理解的频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阅读理解中的歧义也是由于阅读者快速利用各种概率约束而产生的,而这种概率是从先前的语言经验中得到的。关于易于产生歧义的句法结构进行略论有利于学生对已经产生的语言经验进行调整,打破固有的概率约束。

3.3心理语言学对于语篇理解的探讨及其教学启示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