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完成了在横向层面上对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元素的重新审视和优化配置。在这种横向整合的空间日渐萎缩之后,我们应把目光转向各教学元素的纵向深度挖掘和开发。教学材料/英语论文应成为重点考虑和深度挖掘的关键性环节。英美文学可成为较为理想的教学材料,但必须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测试措施进行相应的改革。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横向整合; 纵向深入; 英美文学 从2017年开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历时八年之久,教改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各大高校的具体改革方法和实践,聚焦于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横向整合上,而在教学关键环节上的深入探讨与发掘相对不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到了今天,各种教学元素和资源已被重新审视和优化组合。我们应该考虑下一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该向哪去、该如何走。常识告诉我们横向整合之后,我们该走向纵向深入,恰如俗语所言:浅挖十井,不如深挖一井。在各教学元素中,学习者是知识摄取、信息输入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策划者和督促者,教学手段是学习得以有效进行的工具和渠道,而教学材料则是学习的内容,所有其他元素功能和影响的发挥都有赖于教学材料。所以,教材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理念上的问题是,学习者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英语,不是为了学习英语而被迫接受知识。语言一旦成了学习者开拓视野、培养思维和塑造主体性的工具,它就不再是枯燥的词汇、语法和篇章。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的期待肯定不仅仅是单词的记忆和日常口语的训练。正如人文主义的伟大倡导者纽曼所说,“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理智,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并随之带来社会的和谐发展。”[1]。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横向整合的成果 英语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元素--—学习者、教师、教学手段和学习材料--—在过去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得到了重新审视和优化配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了“学分管理动态化、课程设置模块化、评估机制过程化、教学模式个性化、教育资源网络化”。[2]教改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代表的各种教学流派所推崇的教学措施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重视。 (2)教师的地位由主导者演化为组织者和参与者。 (3)教学手段实现了多元化和现代化,基于网络的教学已经在所有参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高等院校中得以开展。 (4)教材更是花样翻新,品种繁多,从传统的重视阅读转化为听说读写并重,甚至将听说放首位,其目的是解决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与实践运用脱钩的问题。 (5)很多高校认识到单个教学元素内部所存在的异同,也认识到由之所引起的教学需求的变化。如就学习者而言,个体的异同(尤其是已输入二语知识的异同)会导致学习者在学习动机、学习方式、情感过滤、输入输出等多方面的不同。 (6)英语教学更加重视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设计各种可能的生活场景给学生提供训练机会。 (7)语言学习效果的测试方式也得到相应的改革和优化,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讨和推行过程性测试方式以取代传统的结果性测试方式。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加大了听力等实际运用能力的权重,减少了传统阅读考试形式的分值。 (8)各种拓展课程的开设也是改革的亮点之一,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选修相关的专业英语。 (9)近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积极借鉴国外已有的教学理念和措施,并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教学措施。比较流行和富有成效的教学理念和措施包括任务型教学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折中法等。 如上所述,在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各高校都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各种教学资源与元素进行了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虽然各高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对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教学手段和教学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与改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以纵向视角观察各个教学元素,我们会发现,改革前后的各教学元素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学习者的情况错综复杂,对之探讨必须依靠多学科多层次人才的合作,而我国对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探讨主要依靠的是大学英语教师,虽然学历层次相对有所提高,但教师们都忙于教学,且缺乏探讨和创新能力;教学手段方面只是增添了各种科技手段,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这些手段却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最为关键的是教学材料问题,教材的创新大都是花样翻新但换汤不换药,二十年前的教材跟今天的教材实质上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为下一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挑战和要求,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探讨和考察。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纵向深入的关键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