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自主学习指学习者负责、管理自己的学习、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策略,从而获得有效学习的认知能力。外语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的习得过程,成功的外语学习离不开习得者的自主学习。 然而,近况表明,我国外语习得者的自主学习意识仍旧十分薄弱,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讨自主学习的含义、实质,切实发展外语习得者的自主学习意识,这对目前我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至今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高投入、低效率”的不良现象,据统计,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毕业后难以胜任工作中的外语口、笔译交际任务,从而妨碍了我国目前社会对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利于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究其原因,传统的外语教学观念仍然作用着外语界,持有“外语是教会的,不是学会的”这一传统观念者不乏其人,教师最终成了课堂活动的中心,学生十分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不能主动地习得外语知识和培养自己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显然,传统的外语教学观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发展,这与我国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现代语言学探讨表明:外语学习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认知发展过程,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调控学习措施、策略等认知手段才能有效地习得外语。由此可见,外语习得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西方语言学界十分重视自主学习的探讨,近20年来他们已从不同的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工作,很好地促进了外语教学,而我国这方面的探讨近几年才起步,探讨不多且不够深入,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讨自主学习的含义、实质,切实发展外语习得者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无疑有助于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改革。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及其实质西方语言学界的专家、学者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研讨了自主学习的含义。霍尔克(Holec,1981)称自主学习为“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他认为自主学习主要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决定,包括确定学习目标、识别学习内容和进程、选择学习措施和策略、监控学习进程、评估学习效果。奥尔赖特(Allwright,1990)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独立发展和相互依靠之间达到平衡,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利特尔(Little,1991)视自主学习为学习者“批评性反思、做出决定、独立行动的能力”。瑞安(Ryan,1991)从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讨了自主学习的含义,他将自主学习界定为学习者“自我决定、自我调控”的过程,与此过程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即相关性,也就是说学习者与他人的关系,倘若学习者与他人的关系表现为被支配性,那么,其自主性将荡然无存;倘若学习者与他人的关系表现为互动性,那么其自主性将得以发展。为此,瑞安指出,自主学习应该是自主性地相互依存,学习者必须拥有一种良好的人际环境,及时得到教师的指点、同伴的帮助,才能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控,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坎迪(Candy,1991)认为自主学习是依附于个人的一种属性,即“个人学习的意愿、能力及自我管理”,这种属性决定学习者学习的成败。 迪金森(Dickinson,1992)认为:自主学习即学习者能识别教师的教学目标,他们知道该学什么,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能重新构建教师的教学目标,以满足自身不断变化的需要,他们能选择、使用合适的学习策略,并对策略进行监控,必要时作出调整,以监控学习的效果。达姆(Dam,1995)在坎迪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自主学习不仅仅依赖于个体,而且更依赖于群体,学习者只有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很好地获取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交互、协商、合作对发展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马格里(McGarry,1995)指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学生,一旦拥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所学的内容、方式和时间,他们便能确定真实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制定策略来应付新的未知的局面,评估自己的学习,借鉴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帮助自己未来更有效地学习”。利特伍德(Littlewood,1999)视自主学习为“自我调控”的能力,他从运用语言学的角度将自主学习划分为原自主学习(proactive autonomy)和反应性自主学习(reactive autonomy)两类,前者指学习者对确立的学习目标、方向所作的调控,后者指学习者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对所采用的一系列自主学习策略进行调控。尽管西方专家、学者从各自探讨的角度赋予自主学习以不同的含义,但他们在研讨作用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方面均达成共识,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意愿、自主选择、自主调控、反思能力、交互、参与、协商、合作等,其中,学习者对学习措施、策略、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进程等所作的自主选择、自主调控、交互协商及教师和同伴对学习者提供的咨询、建议、评估被视为自主学习的核心和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