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化对英语教育的互动影响[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海南黎族地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这些文化的产生有民族、 历史及自然环境等原因。这些文化中包含的精神因素, 即隐蔽文化对当地的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深刻了解其隐蔽文化对英语教育互动影响, 才能设计出适合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的最佳方案。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进步, 一方面要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又要适应新形势, 创造新文化, 构筑新的文化体系。人类离开了文化就不能生存, 然而文化关于人类来说, 又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需要学习。正因为如此, 文化成为人类教育事业发展的自然基础。生物学家认为, 人类的学习能力是可以遗传的, 但人类却不能用遗传的方式获取文化。文化的习得性对人类有着重大的意义, 因此文化成为教育的内容, 英语学习从跨文化教育入手进行学习, 是最直接、 最自然不过的。
    一、 文化学、 跨文化交际与隐蔽文化
    文化学是探讨人类文化系统、 揭示文化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1838 年, 德国学者厄根•佩吉亨最早采用 “文化科学” 一词, 并主张进行文化科学探讨, 而美国的人类学家克罗伯提出了文化学的基本准则,使文化学在理论和措施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体系。 文化学的出现是人类科学探讨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在外语教学中, 人们越来越重视跨文化交际, 它是文化学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体现, 是沟通不同文化、 促进相互理解的桥梁。本文旨在研讨跨文化交际学中的隐蔽文化对海南黎族地区英语教育的作用以及对英语学习所产生的迁移影响, 以便设计出适当的应对策略。公开的文化主要指已暴露的物质文化, 隐蔽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 隐蔽文化的范围远远超过公开文化[1 ]。 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霍尔曾指出: 文化所隐藏之物大大甚于其所揭示之物。 奇特的是, 它能隐藏的东西最难为其自身的参与者所识破。该论述是迄今为止对文化结构最精确、 最科学的描述。刘守华教授也曾于1992 年提出将文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化区分为显型与隐型文化两大类。隐蔽文化是文化的主要部分, 而公开文化只是文化层中的次要部分。当前文化学界对隐蔽文化的存在没有太多的争论, 然而, 对隐蔽文化包含的内容则探究甚少。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类文化 “难以察知” , 也就是说揭示隐蔽文化要比揭示公开文化的难度大得多。 但人们若不及时将这种藏在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隐藏部分揭示出来, 就很难设计出适合源语民族文化与目的语民族文化特征的英语教育与交际策略。 因此, 揭示隐蔽文化对海南黎族地区的英语教育十分重要。
    二、 海南黎族地区的民族教育发展过程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历史悠久, 其中岛上最早的居民黎族, 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琼南民族地区有黎、 苗、 回等少数民族人口130 万人, 其中黎族约占120 万, 约占有人口总数的93 % , 因此我们也称海南少数民族地区为黎族地区。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歧视政策, 解放前海南不存在民族教育。新中国建国以后, 海南地区的民族教育才开始得到发展。1958 年成立的广州民族学院, 于 1961 年 8 月由广州迁至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即今天琼州大学所在地) , 民族教育才有了良好的开端。 仅从上述历史原因就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教育, 尤其是英语教育落后之一斑。建国以来, 海南的少数民族教育虽然发展很快, 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但是与当前的形势要求仍有较大的距离, 教育水平亟待提高。从海南民族教育的近况看, 似乎各个层次的民族教育都有, 可是, 无论从学校的布局结构, 还是从办学的形式和教学内容看, 尚未形成海南民族教育的体系。 在目前改革开放、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 在地域和自然资源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海南能否抓住机遇, 快速发展, 人才是关键。因此, 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提高海南民族教育水平, 尤其是提高海南英语教育水平已刻不容缓、 势在必行。
    三、 海南黎族隐蔽文化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黎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 其积极的一面已久为人知, 这里不再赘述; 而其存在问题如果不被认识, 会对教育产生一定的作用。下面试就黎族地区文化特点对文化教育所产生的作用作一简略剖析。
     (1) 经济滞后, 现代意识尚待提高 由于地处深山, 与外界关系不畅, 黎族地区长期以来社会发展较为缓慢, 经济状况不佳。这不仅仅表现在一系列经济指标上, 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心理状态上。由于长期以来受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作用, 海南中部地区传统观念的改变也相应地较为迟缓, 人们视野较窄, 对信息的捕捉、 利用率低, 对外界情况了解不多, 现代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相对也较少, 占当地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普遍文化程度偏低。 
    (2) 人情浓郁, 群体本位思想浓厚 黎族地区人民待人宽厚、 友善、 平和。 “风土极善, 人情不恶” 是苏轼对海南儋州风情高度的概括。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 黎族地区的群体本位思想浓厚, 销蚀他们的进取和竞争意识。而群体本位思想在社会价值取向上重视群体、 轻视个体; 个体的需要和利益都必须服从群体的需要和利益; 群体是个体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是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出发点。 “群体本位” 意识可以增强凝聚力, 却不利于人的个性发展。
    (3) 氏族观念过于牢固 解放前, 在海南黎苗山区封闭的社会里, 生产活动始终依赖人本身的自然力和自然环境。特别是在五指山腹地, 黎族的 “合亩制” 沿袭数千年。 “合亩制” , 即人们以 “合亩” 为生产单位, 同一个 “合亩” , 都是同一个姓氏, 共同劳动、 共同消费, 人们联系平等、 互助合作。 解放后, 这种合作共耕的生产组织和血缘家族的社会形式被打破, 但自从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 他们又自觉地回到 “合亩制” 时代, 同一个姓氏的人又结合在一起。人们从小开始就在社会、 家庭的培养和熏陶下, 有意识地树立起这种根深蒂固的氏族观念。 这种观念使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一个小的群体范围, 而忽略了外部世界的发展。 
    (4)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海岛自然景观以及优越的生态环境。海南的热带风光和地理环境, 哺育着独特的海岛文化。 尤其是海南黎族地区自然条件充裕, 无论是光热条件, 还是雨量、 土地资源都十分优越, 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那里气候宜人、 空气纯净、 生态良好、 自然风光奇特秀丽、 山水奇异多彩。在这样的环境中, 人们生存相对容易, 并且舒适。这里没有严酷的冬季, 自然也就减少了人们的压力和危机意识, 而从另一个角度也作用了人们自身和教育的发展。       (5) 民间信仰习俗繁多 民间信仰是通过一系列崇拜神灵的仪式或者惯行来体现的。它已融入民众的精神文化、 物质生活和社会组织中。当日常生活中频繁地遭受不幸与灾害时, 人们就会归结为超人力的原因, 从中寻求对变故的解释和应对的方法, 藉以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难题, 并且从中获得希望或者某种指引。在现实生活中, 黎族地区的民间信仰和习俗繁多, 民俗文化中的种种行为模式和行为规则对民众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强大的约束力量。
    (6) 文字空白 黎族当前尚没有自己正式的书面文字, 只有口头语言。苗族的语言有 “歌语” 和 “生活用语” 两种。 “歌语” 是指演唱山歌时用的那种比喻语;“生活用语” 是指平时说的话。没有文字的民族,其教育发展水平自然有其局限性。 
     四、 海南黎族地区隐蔽文化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和启示 
     文化的,英语论文网站英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