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的听力教学采取Bottom - up 形式从音、 词、 句、 篇来进行听力教学。也有 T op - down 的从上往下的教学模式 ,即从语篇出发 ,判定听力材料的句子、 词和语音。这两种教学模式固然有其可取的一面 ,但也都有其局限性。本文拟从知识构建的角度来讨论听力教学模式 ,旨在推动听力教学的改革。 Abstract : The traditional model adopted in listening teaching is bottom - up or top - down. That is that students are trained from the phonetics to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then the text , or from the text to the sentences and words. It is actually reas onable in a certain degree for listening teaching. Y e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2 ing , their disadvantag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is article tries to develop a new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 onstruction. Key words : Listening Teaching ;Bottom - up ;T op - down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on 1 引言 听力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语言技能的首要因素 ,一直以来受到外语教学界的重视。然而经过多年的训练和探究 ,英语听力在学生的学习环节中还是处于薄弱地位 ,聋子英语、 哑巴英语仍然普遍存在。传统的听力教学都是按部就班从音、 词、 句、 篇进行。近年来又流行从篇到句、 词、 音的反向教学。两种教学效果不佳 ,究其原因是这两种听力教学模式脱离了学生的知识框架 ,就语言训练语言 ,势必走入死胡同。听力理解是和人的认知相关的心智活动(朱放成 ,2017) ,认知又涉及到人的知识框架的构建。本文试图从人的知识框架构建的角度研讨听力教学的新模式。 2 听力教学的特点 听力理解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它包括信息接收和信息还原两个阶段 ,前者是听者对语音的判断和处理 ,后者是听者对所接收到的语言表征进行推理运作 ,完成对信息的解读(刘悦明 ,2017) 。听力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信息的承载体 ,或者说信息的传播媒介 ,是声音。听话者首先要对声音作出判断 ,确定所指的语言符号 ,这个过程在母语中和书面语信号处理是同步的 ,而在外语学习者中尤其是初学者中往往滞后甚至出现转化错误。听力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声音一出即逝 ,学习者无法重述 ,只能构建知识框架将信息依附。第三个特点是听者没有事先的信息 ,没有相应的语境 ,信息突然性介入 ,严重作用听者的心理。 3 两种传统教学模式 早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从下往上逐级训练的过程 ,学生进入大学后 ,开设语音课 ,然后在听力上首先训练语音的辨别 ,较多的教材是让学生听音辨词。大约持续几周后 ,进入词和短语的训练 ,主要训练学生的连读、 快读等。之后学生进入了句子听力训练 ,让学生听音填空。此后进行语篇训练 ,包括对话和短文 ,听后设计了一些填空选择或回答问题。这种模式以何其莘、 张利民等编的教材为典型代表。而在课堂中 ,教师也是一筹莫展 ,在音、 词、 句阶段完全是 listen - repeat -check三段式 ,在语篇阶段虽然有意识加入了一些背景知识 ,但还是没有脱离这一模式。这样的教材和这样的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起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在这种模式的训练下 ,学生得各个层面过关 ,为听力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也出现了一些缺陷 ,首先表现在课堂的枯燥 ,笔者所在学校的绝大部分英语系学生厌倦听力课 ,而那些对听力课不反感的学生大多数是因为自己的听力基础相关于别的同学较好带来的一点优越感。这种模式的另一个缺陷是学生的语言输入量有限 ,学生暴露语言的状态是被动和消极的。一年下来 ,学生的听力进展十分有限。 20世纪90年代 ,随着交际教学法的进一步推广 ,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被重视起来 ,体现在外语听力教学上主要表现在学生听力以篇章信息为主 ,以信息带动句法、 词汇、 语音的习得。这一阶段的教学模式发展为 “top - down” 教学模式 ,学生首先明白自己要听到的信息的相关背景 ,根据这些背景做出一些预测 ,关于与预测相违背的表达加以注意并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以语篇信息为主 ,不再逐词逐句解释重复 ,而是首先给学生相应的信息背景并展开讨论 ,回答一些问题 ,然后对学生进行信息输入。重点讲解普遍性的问题 ,借助信息平台讲解单词和句子表达。这种教学模式比前一种有了较大的进步 ,20世纪90年代编写的教材(包括 step by step 2017)体现了这一交际理念。学生关于听力课的兴趣也提高了。同样 ,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受到限制 ,因为教师仅仅就普遍性的问题做出解释 ,而关于一些很难很偏以及那些被认为是简单但关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很难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关于听力材料只听课堂讲解 ,没有课外的延伸。 综合起来 ,传统的两种听力教学模式在外语教学中发挥了相对积极的影响。它们的局限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关于语言习得探讨没有进一步加深 ,两种教学模式都忽略了人作为信息处理的主体是一个认知实体 ,任何知识技能的获得都离不开认知主体知识框架的构建。所以传统的教学往往局限于就语言或语言信息训练语言技能。 4 知识构建理论 知识构建理论是指人认知世界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 ,在这个认知过程中语言起着重要的影响。语言是用来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的 ,人认识客观世界是从人本身的经验开始逐步向外拓展 ,每一步拓展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框架通过隐喻、 转喻等方式进行的。例如 ,孩子在开始说话时关于“鸟” 的认识是采用命名说的范畴认知 ,后来看到一只蝙蝠 ,孩子也会说是 “鸟” ,当大人告诉他不是鸟的时候 ,他会依据 “鸟”这个知识进一步扩展出 “蝙蝠” 这种类似于鸟的范畴。后来又碰到猫头鹰 ,在大人的帮助下 ,他调整自己的知识框架 ,使得“鸟” 这个概念进一步丰富。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的 ,在这种知识框架的支撑下 ,习得语言更为自然也更容易。 关于有语言承载的事件框架( Event Frame) ,相关知识是连锁性地集中在一起的 ,并能够被不断地调整、 不断地追加。例如: “竞选” 可能是以美国总统竞选为蓝本 ,随着个体不断获得新的信息调整、 追加这个事件框架 ,甚至到了台湾竞选中大打出手或者由竞选引发出 “水门事件” 等另一个知识框架。我们相信语言的习得能力是在知识构建中实现的。学习在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时克服了语言的习得这一关。 5 知识构建和听力教学 如前所述 ,听力实际上是一个认知过程 ,学生每听到一个词是一个概念的指向 ,一句话是一个事件的表征 ,一段语篇是一个知识框架。如果这个词所指向的概念是他已有的(记忆中)知识框架中没有的 ,那么就是生词 ,如果是他框架中有的概念 ,只是他不知道怎样用目标语表,英语论文,英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