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推动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发展,正确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对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部分的内涵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其主要内涵包括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影响、特点、准则、教学观念及与传统课堂的联系等。在此基础上,还需注意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师资培训、相关理论的探讨、个性学习与协作学习以及教学模式等问题,以保证这次改革的成功和推动中国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全面发展。
2017年末教育部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标志着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始,而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是这次改革的三大内容之一。(王守仁,2017 :4-8)因此,要贯彻新的《课程要求》,理解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部分的内涵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1.《课程要求》对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部分的主要内涵 《课程要求》对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影响、特点、准则、教学观念、与传统课堂的联系等,归纳起来主要有*: 1.1 影响:节省师资,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规模受到限制,需要的师资很多。据统计,当前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的人数比已达到1:130,并且高等教育还在按每年8%的速度增长(张尧学,2017),如果达到每班30人左右的教学规模,当前的大学英语师资需在原来基础之上增加4倍左右,在保证水平不下降的前提下在短时间内是肯定不可能实现的。如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采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采用《课程要求》所推荐的 教学模式,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占英语学习总学分的30%~5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7 :7),那么就可以节约对应比例的师资。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创造良好语言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从语言输入的角度来讲(转引自罗立胜,2017:71-74),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可以带来大量的、有效的、适应学习者语言水平的输入 ;2)从认知的角度来讲(师书恩,1995:178),多媒体技术能为外语学习者带来多重感官刺激,对学习效果和记忆带来积极的作用;3)计算机技术可以使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以及机械性的技能操练和能动交际活动的分开实现成为可能(马俊波,2017:13);4)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之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7 :1),网络则可使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以英语为媒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1.2 特点: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符合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也得到了当代学习理论的支持。(章伟民等,2017:182)个性化学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基于计算机的课程应该考虑学生的个别异同,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基于计算机的课程应该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措施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传统外语教学由于班级较大,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而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具有跨越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交互的特点,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语言水平、认知风格、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措施、学习进程等,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得到解答,并通过计算机进行自我评估,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王守仁,2017:6;贾国栋,2017:19) 1.3 准则: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严格来讲,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是外语教学的普遍准则,只不过是有了计算机的辅助后这几个准则更容易实现。实用性是指把由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重点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性实用能力上来(张尧学,2017:5),做到学以致用。文化性是指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各个层次的教学要求之一,是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一部分。趣味性是指教学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能吸引学习者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行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听力、在线交流、多媒体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使上述三个准则的实现更加容易。 1.4 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课程要求》明确指出“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且是教学理念,是实现从 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个期待点燃的火把,我们不应该老是责问自己教了多少,而应该寻思 :我们的行为到底能帮学生学到多少。(马俊波,2017:13)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应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英语论文,一切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如何学而展开,教师则要做好课程的设计者、任务的设计者、任务实施的组织者、评估者等。(贾国栋,2017:20) 1.5 与传统课堂教学的联系:相互补充 美国学者Ray Clifford曾说过,科技不能取代教师,用科技的教师却会取代不用科技的教师。在外语教学中,计算机只是起辅助影响,占主导地位的还是教师,因此在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略论计算机和人的优、劣势,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课程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主要内容为“英语语言知识与运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也就是说,掌握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有关的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技能。(朱纯,1994:69-81)语言知识可以在学校条件下通过理论学习来掌握,言语技能需要在大量接触现实言语的条件下反复实践练习。在听、说、读、写四种基本的技能中,听和说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说和写在一定程度上则是主动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计算机在听和读方面毫无疑问具有巨大的潜能,但在说和写特别是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比较有限。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自然落到外语教师的肩上。(马俊波,2017 :13)
2.《课程要求》对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部分需注意的问题 《课程要求》为贯彻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指明了路线,但其本身有些内容尚待实践的检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历史的和本学科发展的原因,下列问题也需特别注意: 2.1 硬件 由于年年扩招,政府在经费投入上又显不足,对外语教学投入不足则更加突出,造成相当部分高校现代化教学设备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章恒珍,2017:79;张尧学,2017:4)各高校本身也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过级率上,对教学探讨、师资培训、教学环境建设不太感兴趣。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投入,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条件,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基础;其次,借助市场机制吸收民间和社会力量,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再者,大学的校长和教务主管部门对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要认识到位,要意识到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是一所大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最后,大学英语教师也应该积极探究新的基于计算机的外语教学模式,加快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探究,让计算机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早日发挥影响。 2.2 软件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若只有硬件而没有软件,那么硬件设备也只是一堆废铁,所以软件的开发比硬件更重要。然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师所拥有的英语软件数量极其匮乏,种类也比较单一。(马俊波,2017:59)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委托四家出版社开发了大学英语教学软件,并在180所大学里进行试用。这四套系统尽管都经过专家验收并得到较好评价,但也极可能存在潜在问题:首先,这四套系统是自上而下开发的,即根据专家和教育部的要求而不是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需求;其次,这四套系统都未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的试用阶段;再者,这四套系统都是和出版社的教材配套,从长远来看也不宜贯彻突出《课程要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准则。这就要求开发出更多的、更个性化、满足更具体需求的教学软件。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软件的开发途径,从当前的国情来看,比较理想的模式是: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家总体设计,英语论文网站,一线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编写脚本,由软件工程师负责开发,由此形成有关教材的配套软件;在此基础上,经过2—3年的普及,一线教师能在本校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对平台的一些功能做些调整,甚至重新开发相关平台满足本校的具体要求。 2.3 师资培训 关于任何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教师的参与程度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