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期高校本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人才培养要立足社会需求。新时期高校本科外语人才培养应满足社会对复合运用型人才的需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对现行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措施、教学管理机制等进行系统化重新构建,创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运用型人才以满足多元发展的社会需求,显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共识。社会对复合运用型人才的需求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身外语人才培养的观念与模式,特别是普通高校本科阶段外语人才培养。那么,什么是目前社会急需的复合运用型人才?外语专业本科复合运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培养外语复合运用型人才的目标?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讨,设想在既定培养目标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复合运用型人才概念
  
  (一)复合型人才的内涵与特征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我们称之为“复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复合是一种变化,尤其是智力元素的复合,其新复合体派生出的积极意义将远远超出单个事物简单相加的总和。 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至今已经逐步发展成比较完善的思想概念,即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层面的融合。
  复合型人才的特征首先表现为“基础宽厚,知识面广”。复合型人才要基本通晓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而为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条件,为不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是创新思维、科学思想措施的萌发点。其次,在拥有多学科综合知识的基础上,使自身各种能力和潜能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从而产生新的综合性能力。最后,复合型人才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各种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形成个体人的基本综合素质。杜国海等认为,大学教育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形成。这些素质的提高,必将促进社会的适应性、理解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增强。笔者认为,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充分认识个人价值只有融入社会发展的进程才能被充分挖掘。拥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优良品质、踏实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标志。
  (二)运用型人才的内涵与特征
  运用型人才具有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的技术(包括理论技术、经验技术或操作技术等),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所从事专业的社会实践,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如果说复合型强调的是综合知识在综合思维影响下产生综合能力,那么运用型重在利用相关知识,结合生产与社会实际,将智能转化为更大的经济效能与社会效能。
  
  二、本科外语复合运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围绕培养外事、外国语言文字工作的口译与笔译工作者。与之相对应的课程设置基本采用1/1模式,即外语/语言学或外语/文学的语言文字知识结构模式。其专业运用性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的工具意义上。在很大程度上,外语人才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体现在外语与母语的转换上,通常作为其他专业或领域的辅助工具而存在。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纯粹工具型外语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并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大批能够使用外语(至少用英语)从事社会工作(任何行业的工作)的人、国家的建设者、走向国际社会参与全球化各项挑战的人。2017版《高等学校英语系英语教学大纲》对21世纪英语系人才培养目标作了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系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应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探讨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同时《英语教学大纲》还对英语复合运用型人才的规格作了具体要求: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这个目标与规格的准则同样适用于其他外语专业A377;具体地说,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外语人才的立世之本;宽广的知识面是新时期学科渗透与融合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外语人才的社会适应力;较强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是外语人才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较高的素质既是实现上述诸方面的先决条件,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三、本科外语复合运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其他任何一项系统工程一样,它的构建需要统一的思想认识平台,即本科人才培养总体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正走出精英教育理念,朝着大众教育飞速发展。高校本科外语人才培养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走出靠书本培养精英的传统模式,朝着“一专多能”、理论关系实际的复合运用型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人才培养思路发展。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对现行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措施、教学管理机制等进行系统化重新构建,创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拟以英语系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具体研讨外语复合运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教育模式
  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学术标准、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普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呈多元态势,各行各业需要大批不同规格和层次的英语人才。其中,复合运用型人才最受欢迎。因此,我国高校本科英语系相继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各种尝试性改革,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 英语/专业知识。这里的“专业知识”是指英语语言的文化、文学方面的知识;
  (2) 英语/专业方向。这里的“专业方向”既可指英语语言的运用方面,如“翻译、文学、教育”,也可指更宽泛的学科领域,如“旅游、经贸、法学、金融、军事”等;
  (3) 双学位。将英语系与其他某个专业相加,分阶段进行,如用二年时间完成英语系的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再用二年时间进入第二专业学习。
  尽管以上三种模式在各高校都有实行,但笔者认为,模式(2)更接近“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构建准则,更接近复合运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首先,它体现了21世纪外语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要求,确定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根本地位,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其次,它体现了语言与专业的“融合”。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加合” (如第三种模式),而是载体与被,英语论文网站英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