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与文化二者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本文通过对(全新版)《大学 英语 》教材的略论探讨,指出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西方古典文化的介绍。通过列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指出在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给学生讲授一些基本的西方古典文化知识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一个国家的语言必然会反映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思维方式。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应用外语。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也日益增多。单纯掌握一门外语而不了解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不能有效地帮助人们跨越文化鸿沟,实现成功的交流。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是 中国 非英语系大学生一二年级的必修课,也是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实际上,除了那些有志于深造的学生能在以后的探讨生学习中再次接受比较系统的英语 教育 外,大部分学生都将在大二之后,止步于英语课堂。因此,如何利用这有限的两年英语学习时间,向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语言知识,传达尽可能多的西方文化,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们难以忽略的重要课题。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有文化导入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育学者们对如何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导入西方文化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正是迎合这种新形势和新要求的产物。这套教材沿袭了当前比较流行的每一单元设一主题的形式,既包含了成长、友谊、爱情、梦想、代沟等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人文主题,又有人权、环境、安全、教育、恐怖主义等为人们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同时还揽括外星生命、智能汽车、克隆技术、虚拟世界等等最新的时尚话题。教材的目的在于以这些主题作为切入点,在其上覆以必要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形成一张网,以期学生们通过两年系统的学习,能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 无庸置疑,这套教材的编者确实考虑了许多的相关因素,并力图尽可能多地在给学生提供语言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加强他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比如在教材的第一册第一单元,文中出现了“吃意大利细面条的 艺术 ”这一情节,教师便可利用这一点作为契机,向学生讲解一些西餐礼仪,略论中西方餐饮礼仪方面的差异。第四册第四单元主题是多元化社会,正是给学生解释美国形成的 历史 、略论其社会构成的好机会,能让学生更多地理解在全球化趋势下,个人该如何面对和顺应潮流的问题。第三册第三单元的安全问题,可让学生了解美国的枪支管制政策和人们比较关注的校园枪击事件,引导他们对是否该拥有枪支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至于至今仍给美国、给整个世界带来巨大作用的911事件,编者们 自然 不会遗漏。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重温几年前发生的这一惨剧,从其原因、过程和造成的后果等多个角度对之进行研讨,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美国对恐怖主义的态度及其采取的对策。更不用说在教材的好几个单元,教师都有极好的机会向学生讲解西方的一些节日文化,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在这个越来越多中国年青人喜欢过洋节日的 现代 社会,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节日,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传承。 上述所举的几个例子不过是沧海一粟,这也正说明了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只是关注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掌握。教育者们已经渐渐摒弃传统的单纯讲解单词、句型、语法的教学措施,而更多地转入对英语这门语言的运用型教学。英语作为一个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的特性得以展现。但是,几年来,笔者通过对这套教材的使用和探讨,发现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那就是该教材过多关注现代题材,而对西方的古典文化传播不足。 三、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性 有人也许会说,大学英语的对象是非英语系学生,让他们了解一些能运用于今后工作和生活的语言与文化知识就足够了,没必要像教授英语系学生一样,讲那么多的西方古典文化。但实际上,一切事物都有其根源。古希腊罗马神话、圣经和莎士比亚著作正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只有对这三者有所了解,才能真正理解它们在西方社会的重要性,理解西方文化的真谛,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一门语言。 恩格斯曾说过:“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古希腊罗马神话关于西方文学、艺术与思想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作用。西方文学中的许多用典都出自古希腊罗马神话。如萧伯纳的名作《皮格马利翁》正是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中雕刻家爱上自己所雕刻出来的少女的故事。至于艺术,流传至今的无数名画和雕塑都以神话中的人物和故事作为原型,如众所周知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丘比特与普绪喀》等。更重要的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体现的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对欧洲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作用。西方文化中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性美、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都能在希腊罗马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缺少了对这方面的了解,要透彻地理解西方文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基督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在西方社会拥有极多的信徒。而作为基督教经典的《圣经》,是世界上翻译成外文种类最多的书。由此可见它在西方社会的作用有多么巨大。文艺复兴时期三巨匠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就以《圣经》中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大量不朽之作,如雕塑《大卫》和《摩西》、壁画《最后的审判》。与之同期的另一位天才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同样取材于《圣经》中耶稣的故事。而要看懂近年来轰动一时的小说和电影《达芬奇密码》,对《圣经》有最基本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自从1611年钦定本 英语 《圣经》在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的支持下出版以来,它也极大作用了英语语言和文学。许多最日常的英语词汇和短语都来源于它,如“peacemaker”、“a thorn in the flesh”、“eye for eye, blood for blood”等[1](《英国文学简史》:第32页)。同时,要理解西方原罪、仁慈、善待他人、洁身自好等道德观和价值观,也必须对《圣经》及其重要性有所了解。 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英语毕业论文,其著作深入人心,被译成各国文字。他的著作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人性的黑暗。与此同时,他也是英语语言的巨匠,在他的著作中使用了一万六千多词汇,其中许多是他自已创造并成为英语的日常用语,如 “to be or not to be”, “cudgel one’s brain”, “to speak by card” 等[2](《英国文学史提纲》:第76页)。 总而言之,要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理解西方文化,对古希腊罗马神话、《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就不能不有一定的了解。 四、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全新版)《大学英语》本身关于上述的西方古典文化极少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大学英语教师们完全可以创造各种机会,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知识。 例如在第一册第七单元中有个词 “echo”,而这个词正是希腊神话中一位女仙的名字。于是笔者给学生讲述了这个词的由来:因为这位女仙太过多嘴多舌,惹怒了神后赫拉,受到惩罚,结果只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后来她爱上美少年那喀索斯,却因爱情得不到回应而黯然身消,只留下声音。因此人们从来都只听到回声,却看不到她的身影 学生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 自然 也记住了这个词及这个凄美的故事。在讲解第三册第四单元“外星生命”那一课时,背景知识里有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内容。这正是给学生们介绍这九大行星名字由来的好机会。因为除地球之外,其余八大行星都是以希腊罗马神话中神的名字命名的。如神王朱庇特、战神玛尔斯、爱与美之神维纳斯、海王尼普顿、冥王普路同等。看到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于是笔者又顺便给他们讲了一下维纳斯如何获得最美的女神这个称号,讲了赫拉、雅典娜与她之间的争吵,讲了由此引出的特洛伊之战、木马攻城。这样一来,举一反三,学生们不仅知道了 “Venus”、“Mars” 这些词,也顺带学会了 “Jupiter”, “Pluto”,知道了为什么金星的英语名字是美神,英语论文题目,知道了为什么现在电脑上传播得极快的一种病毒会被冠以“木马病毒”。不仅如此,通过对希腊罗马诸神性格的介绍,不仅能使他们对西方社会“把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