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课题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审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议以“学生”为本位,使学生具有统整的知识与学识的通识教育教育理念贯穿于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层次发展,许多高校开始重视并实施通识教育,把改革通识教育课程作为改善和提高本科课程体系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当前有的高校、教师把大学英语教学变成纯语言技能的工具型培训,这就导致我们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上不够全面,在发展潜力上存在不足。本文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审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英语教学中,英语论文题目,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参与国际性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源远流长。“通识教育”这个概念的欧洲语系早期用法为“Liberal Arts Education”,意涵的内容便是要提供古希腊城邦自由民的教育。古希腊属于奴隶制度,所有的生产劳动都由奴隶提供,自由民的教育便不需要技职专业的训练,而专注于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的培养,或是 哲学 思辨、文艺创作、探究世界真理,等等方面知识能力的教养。这正是今日普遍认为通识教育为“非技职、非专业”教育的来源。总之,欧洲大学教育自始便是通识教育。[1] 通识教育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有着较长的发展 历史 和实践经验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一词最早是帕卡德教授提出的。从已有的对于通识教育概念的表述及其侧重点来看这些表述主要是从教育性质、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三个方面来界定通识教育的。我国学者李曼丽对通识教育的定义表述为:“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这一概念综合概括了上述三个方面的表述,相对而言较为全面。[2] 通识教育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具有统整的知识与学识,其教育目的是以宏观、远大、有器识的基本认识为基础,使学生充分了解人类文化与历史、世界环境与人文素养。 [3] 二、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的联系 大学英语是我国近1800所高校全部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未来择业或者进一步求学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是指为非英语系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原称公共英语。1986年11月 中国 公共外语教学探讨会更名为大学外语教学探讨会后,公共英语也随即被称为大学英语。如同美国,一些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由基本知识技能类课程和非专业知识类课程组成,其中,外语课程在基本知识技能类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 现行的《教学要求》有利于我们从通识教育视角研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一方面,《教学要求》体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强调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包含知识、技能、文化和交际,即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最终目标。[4]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其实就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教学要求》的人文优势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教学目标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在此教学目标下,分层次的教学要求有利于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准则,使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可能。其次,《教学要求》中的教学评估标准更加人性化,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不以 考试 成绩决定学生的英语总评成绩,这毫无疑问有利于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5] 三、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把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在:外语教学是纯语言技能的工具型培训,只是单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以便通过各种考试,这就导致我们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上不够全面,在发展潜力上存在不足。许多大学生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几乎把一半的时间花在了外语上,英语论文题目,主要是通过死记硬背英语词汇,大搞题海战术,有小部分幸运过关。且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绝大多数无法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使大学英语成为了真正的“哑巴”英语。非英语系本科生大学毕业后真正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阅读英语系书籍的人恐怕也是凤毛麟角。具体表现如下:(1) 听力 理解能力达不到要求,即《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所要求的“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30一150字的简短会话、谈话、报道和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中心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相当多的学生听不懂谈话的大意,更无从掌握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也很不满意。(2)阅读能力是很多学生所认为的强项,而且多数学生认为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布很不均衡,难度适度的文章基本上能掌握中心大意和主要事实,但是对细节的领悟能力、上下文判断推理能力等还很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阅读技巧的训练。(3)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有待提高的一个方面。通过对学生的翻译练习的批改和略论,发现学生的译文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在汉译英中有理解错误、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措辞错误等等。另外,学生的英译汉练习显示,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中文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4)学生的口语能力也不容乐观,这一现象与大学英语的教学形式和考试形式都有密切的联系。有统计数字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较弱,达到较好的口语水平的大学生所占比例还不到1%,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是刻不容缓的事情。[6] 四、通识 教育 对大学 英语 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 通识教育视角下教学目标的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应“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性而成为“完整的人”(the wholeman),在教学措施上注重统整的知识,强调价值体系的教学及学习情境的陶冶,来熏陶学生的情感与启发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精神,在 政治 、社会、 经济 及文化自由化的大环境中,使大学英语教育成为一种开放的价值理念体系,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创新”、“关心社会”的通才。通过大学英语学习的学生不但要具备高超的外语水平,还要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全球性的竞争与合作。 (二)通识教育视角下教学内容的改革 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应该以“人的 发展 ”为依据,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本不但获得语言知识而且增长其他知识,树立真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完善人格。教学内容首先要设置丰富多元的大学英语课程;其次,促进跨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加强人文教育,提高文化修养;第三,丰富教材内容,突出人文特色、教材与时俱进。编写教材的准则应考虑下列因素,即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的题材应该兼顾人文类、娱乐类和科普类,其中以人文类题材为主流;最后,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的隐性课程,创建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校园文化。通常所指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被称作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即通常所说的“第一课堂”。我们是在非口标语的大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英语和外国文化交流月活动,邀请中外名人参与交流,举行英语电影节,并组织各种英语讲座、竞赛和娱乐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用英语交流,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之外更多地了解世界各地文化,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修养。[7] (三)通识教育视角下教学模式、手段、措施的改革 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与开放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育教学内容与措施的改革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部分。自主学习中心建设是根据学校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外语教学任务,不断完善外语素材和实验指导等外语听说教学资料。保质、保量开出各项实验,完成教学任务,使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实验的开出率不断提高,确保学生外语听说训练任务的完成。积极进行外语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吸收和适应教学的新成果,更新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掌握 科学 的学习措施,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听说能力。 自主学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