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外语教育经过多次起伏后,英语已恢复其主要外语的地位。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应进一步从语言规划上认识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对一些有关中国英语教育的问题进行思考,如:在我国应建立一个全国性、权威性的外语教学咨询机构;英语系的设置不应降底为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加强探讨生教学和博士生教学;注意目前的交际教学法呈现向交际--—语法教学法过渡的动向。 引言:外语规划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方面已取得了巨大进展。在庆贺这些成就时,我们仍应找差距,发现所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更高的起点上前进。本文就个人的认识,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多半涉及政策性,我认为应从外语教育规划的高度解决,也就是说,由主管外语教育的官方或半官方部门探讨处理。 外语教育规划对一个国家的强盛有很大影响。远的可举日本明治维新,为了赶超西方国家,当时的日本政府对英、法、德、俄等外语教育非常重视。近的应数美国的例子。1957年,当苏联第一个人造卫星上天后,美国朝野震动,顿时感到美国落后于苏联了。当时在任的总统艾森豪威尔立即组织班子调查探讨美国落后于苏联的原因,发现关键是美国在教育制度上落后于苏联,具体表现在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三门学科上。为此,在总统领导下专门成立了一个外语教育咨询委员会,为总统出谋划策。① 就我们国家而言,外语教育的大起大落,有不少是与外语规划有关的,如解放后小学不再开设外语课;中学要不要开设外语课时有争论;大学的外语系有不少下马;所开设的外语语种以俄语为主,大批英语老师改行教俄语;中苏联系恶化后,又改以英语为主,大批俄语老师又改行教英语,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国家应加强对外语规划的探讨和讨论。有鉴于此,我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思考。我不认为我的思考一定是正确的,但我认为,大家都来思考,群策群力,我国的外语教育必将取得更大进步。思考一:我们需要一个全国性、权威性的外语教学咨询机构,协调和统筹各个层次的外语教育,为政府提供咨询。我们国家现有两个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一个是外语专业的,一个是大学外语的,其下按主要外语语种分组。譬如说,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下有英语组,是主管有关英语系教育的半官方机构。与此相应的有各个语种的教学探讨会,如英语教学探讨会和大学英语教学探讨会。这些机构互相很少通气,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本何尝不可,无奈英语系搞了一个4级和8级英语水平考试,大学英语则定期有4级和6级英语水平考试。这两种水平考试的可比度如何?没人探讨。这使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感到无所适从。人们不禁提出,这两种考试能否统一呢? 使事情复杂的是全国性的考试不止这两种。就在同一的教育部下的考试中心,与英国合作设计了全国英语水平考试(PETTS),其5个等级如下: 1级 初中毕业时的水平 2级 高中毕业时的水平,或高考水平 3级 大学英语4级 4级 大学英语6级 5级 相当于原有的EPT,合乎出国水平。 不仅如此,国家人事部另有专业人员职称英语考试。凡提中高级职称者都要通过这一考试。国家外国专家局则有BFT英语考试,其对象为企事业出国人员。这样,我们有必要把上面的问题重复一遍,这些品种多样的考试能否统一?谁来统一? 当我们把中小学生的外语教育一起考虑后,尽管表面上互不搭界,其实不然。前几年,教育部在全国抓减负工作,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把英语课程标准作了调整,据说把中学英语大纲应掌握的单词量由1800个减为1600个。这个调整牵涉到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需作相应调整,教材需要改写。当一些大学英语教员正在发愁时,从2017年开始,教育部又抓加强全国英语教育的工作,正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把原计划从初一设置英语课提前到小学3年级,而北京市的“英语课程标准”则从小学1年级便开始。在此以前的讨论中曾出现过不同意见,如桂诗春先生曾就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得失提过意见。又如,如果在小学开设,是1年级为好?3年级为好?4年级为好?如果有一个全国性的机构组织讨论和实验,并向政府提出建议,我想会更好一些。 至于不少地区出现一些有经验的教员倡导他们的教学法,这是喜事。我们需要这些对外语教学无比投入的老师,需要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但在众多教学法中,应提倡百花齐放,最好不要由政府官员定调子,划框框。让一个全国性的外语教育咨询机构事先作些调查,统一思想,似乎更妥。 思考二:英语系的专业特性不应模糊。一个完整的英语系培养计划不应降低为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 教育要改革,外语教育也要改革,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改革的代价不应该抹杀英语系的固有特性。从80年代中以来,在我国出现了“英语不是一个专业,它仅仅是一个工具”的论点。在这个论点和它各种翻版的左右下,人心惶惶,或是在英语系内部匆匆办起各种方向,或者是让英语专业学生纷纷学习第二专业。 我认为“英语非专业论”和“英语工具论”都是不符合专业目录的,如果英语不是专业,那么首先要否定专业目录;如果专业目录中有,而在实践中要否定它,是不合逻辑的。 我认为“专业”和“工具”是个相对的辩证的观念。譬如说,计算机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这是他们的专业,但这些学生也学习大学英语,这时英语是他们的工具。同理,英语系学生学习各种英语课程,这是他们的专业,但他们也学习计算机原理和操作,这是他们的工具。因此,对历史、中文、政治、经济、数学、物理等专业都存在专业和工具的问题。 我们也可以从后果考虑,如果英语系消失了,那么,全国大学英语的教师从何而来?如果英语系消失了,坐在江总书记或朱驶总理身后的那些翻译由谁来培养呢?如果英语系消失了,谁来把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翻成中文?谁来把鲁迅的杂文、巴金的小说、曹禺的戏剧翻成英文?想到这些,别人也许不在乎,我总有些后怕。 产生这些原因,除了市场因素造成功利主义的短期行为外,我们工作中的片面性给人抓了辫子。这就是说我们平时对英语系的宣传只满足于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使人感觉英语系的教学和大学英语的教学无大差别。其实,英语系除了基础阶段重点学习听说读写外,它有自己的专业课程,如英语语言史、语言学、语音学、文体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语言课程,英美文学史、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文学批评等文学课程,西方文化、英美概况、西方思想史、中国文化等文化课程。 回顾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的工作,我总觉得制定计划时确实很少讨论这些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以至造成外界的误解。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英语系下设置若干方向,如文学、语言、翻译、文化、经济、新闻、法学、政治等,但究竟要设置多少方向?这是一个未知数。我们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学习了苏联的专业化经验,现在不免有些后悔,专业化把大学通识教育冲掉了,那么今天走比专业化更专的方向道路,是否合适?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与其过早地规定方向,不如搞通识教育,扩大学生知识面,更实际些。即使让学生选修英语系课程,教学领导只应规定选修学分数,至于选哪个系的课程,应让学生按照他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工作的设想去选择,最好不要由系和教研室领导包办代替。 思考三:目前探讨生教学和博士生教学是被遗忘了的地带,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应列入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探讨会的议事日程。 扩大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招生是教育部的既定方针,但如何更有效地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却很少有人过问。 就当前的体制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要是组织专家,论证和审核某些大学是否具备建立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条件,有时检查一下招生情况,但没有过问具体的教学。 一些学校的探讨生院(处)似乎主要抓各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招生、注册、成绩登记、学位答辩和授予等工作,也没有过问具体的教学。 我们不妨从学制谈起。据我了解,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有的一年时间就可以拿到学位,美国两年。我们国家尚未统一,是否有两年的,我不清楚,至少我了解北外是两年半,北大为三年。我希望有关部门专门作些探讨。 如同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英语教学探讨会很少讨论本科生除听说读写之外的专业课程,特别是高年级课程,这些机构对英语系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学更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我认为,这应当是这些机构的任务之一。在我印象里,80年代末,原英语组组长胡文仲教授曾与光华出版社合作,召集一些大学的硕士生导师讨论过探讨生教材的引进问题。这是唯一的一次。② 探讨生的学位论文用所学外语还是用汉语写好?已故的王佐良先生1981年参加北大第一个硕士,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