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口语输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为了加强输入的内化程度,提高听力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输入、输出理论,提出如下一些适合在听力课上加入的口语输出活动。A.听前对所听话题进行讨论,预测将会出现的词汇,内容等;B.听中在适当地方停顿,对下面的内容进行预测讨论C.听中跟读,模仿发音D.听中讲授听力技巧,如,预测、抓主题、快速记笔记法等E.听后用自己的话重述故事F.听后归纳大意G.听后对故事性较强的场景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讨论这些教学活动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个体异同、教学目标及各活动的侧重点等,决定采用哪些口语输出活动,以及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比重。 四、可行性略论 1.听力与口语联系密切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英语论文范文,听与说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听是理解和吸收信息,说是表达和传递信息,两者构成了口语交际的两个必要条件。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不难发现,口语水平高的人听力水平也会很出色。口语流利,意味着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目标语言的语音系统,英语论文,在听力学习过程中,会有效地处理各种语音信号,从而理解听力输入的主要信息和相关细节。为了进一步考察听力与口语之间的联系,笔者对另一高校英语系07级6个班的159名学生的大一下半学期的听力及口语成绩进行了相关性略论/英语毕业论文,以便探讨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经计算得出,听力与口语的相联系数r=0.42。根据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设计的统计指标,此值意味着听力与口语显著性相关(|r|<0.4为低度性相关;0.4≤|r|<0.7为显著性相关;0.7≤|r|<1为高度性相关)。既然听力与口语显著相关,若能在教学中将两种技能结合起来,很可能会帮助学生增强听力教学的效果。 2.输入、内化及输出理论外语学习过程包括输入、内化和输出三个主要环节。“输入”指学习者接收到的并能作为学习对象的语言信息,分为书面语言和口语语言两种形式。“内化”指把输入的语言消化、吸收并纳入学习者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系统。因此,只有那些被理解并内化的输入才具有意义。“输出”指学习者在经过输入、内化后,通过说或写而产出的语言和信息。尽管输入材料的真实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言语习得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输入内容的吸收。Krashen(1982)认为,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在其著名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中,Krashen提出了“i/1”准则。其中,“i”指学习者目前语言知识状态,“1”指目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状态之间的间隔距离。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应该和他们现有的水平有一定的距离,即大部分的输入内容应该可以理解,但仍然有一些对他们来讲具有挑战性。输入的水平应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标准,输入的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防碍学生的外语学习。[2]如果输入是外语学习的外因,那么内化便可看作是外语学习的内因。而内化又会受到情感和记忆等因素的作用。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最初是由Dulay和Burt于1975年提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释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过程的作用。他们将情感过滤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