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以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以外的地方也能很有效地听懂目的语,将实际生活中的听引入听力课堂,英语论文使听力课堂的活动贴近实际生活,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实际生活 听力课堂 课堂活动设计 准则上讲,课堂听力训练的目的应当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听懂目的语。仅仅听一些大声朗读出来的文章,然后回答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这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众所周知,现实生活中我们所听到的话并不是大声读出来的,而且我们也并不是通过回答一些理解性的问题来对我们所听内容做出回应的。与呆板的课本理解练习相比,那些根据实际生活情景而设计的听力课堂活动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听力能力以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以外的地方也能很有效地听懂目的语,就应该将实际生活的听引入听力课堂,使听力课堂的活动贴近实际生活。这样一来,就必须要了解什么是实际生活的听,以及如何根据实际生活的听来设计课堂活动。 一、实际生活中的听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会见、购物、聊天、开会、发言、看电视、讲故事等的时候,通常以其母语进行交谈。仔细看一下这些情景,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那就是说话人的谈话是即兴的,无准备的,其语言是非正式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听话人在听的同时会不时地对所谈事情做出回应。进一步来说,实际生活中的听具有如下特点: 1.非正式的表达日常所听的大多数口语是非正式的、自发的,说话人在谈话过程中边说边补充。它不同于大声朗读,更不是根据记忆的背诵。非正式的表达通常有以下特点: (1)简短。一般日常会话都由许多短小片段组成。例如,在交谈中,人们轮流讲话,常常一个人仅有几秒钟的发言时间,很少出现长篇大论。 (2)发音随意。口语发音随意,经常出现吞音现象,甚至某些发音与字典中的音标明显不同。如在英语口语中经常用“can’t”替换“cannot”,现在这种用法甚至已经运用于书面语。再如“all right”被“or-right”替换,“shall we go?”会由“sh’we go?”替换。 (3)多用习语、俚语。口语和书面语在用词方面有一定的异同,口语中多用习语和俚语。如在英语口语中,常用“guy”替换“man”,用“kid”替换“child”等。 (4)不合语法。口语中常会出现不合语法的现象。口语语言并不一定都由完整的句子组成,有时一个语法结构,甚至一个单词也可以扮演句子的角色。 (5)“渲闹声”。那些听话人难理解的部分,常被视做无意义的“喧闹声”。单词发音不清、听话人词汇量有限或者听话人没有专心听等都有可能成为听力上的障碍,从而形成一些无意义的“喧闹声”。通常听话人都不能完全听懂所听内容,但通过猜测、忽略和增加下文信息输入等措施,可以弥补这一空缺。为了传递确切信息,说话人的表达通常比较累赘,言谈中会出现重复、补充、解释说明或自我更正,有时还会加入一些插入语,如“I mean”、“well”、“er”等。 (6)无重复。虽然口语中文字累赘,/英语毕业论文说话人可能会对一些表达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但一般情况下,相同的话语不会被完整地逐字逐句地重复。 2.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只有极少一部分听是在看不到说话人的情况下进行的,例如,听广播、打电话等。通常听话人在听的同时都会看着与谈话相关的人或物,如说话人、图表、物体、风景或周围环境等。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将有助于听力信息的输入。 3.听话人的预期和目的听话人总是会提前知道一些有关谈话的事情,例如,说话人是谁?谈论的话题是什么?而且在听人说话时,除了听懂所说内容之外,通常听话人还会有一些特定的目的,例如,发现或得到某种信息。通常他们会格外关注与自己目的相关的内容。 4.听话人持续的、有目的的回应在倾听的过程中,听话人会不时地对说话人所说内容做出回应,而且这种回应很少会等到发言的最后才做出。通常听话人的回应与其听话目的直接相关,同时这也是其是否听懂说话人意思的一种最简单的体现。 5.说话人的注意程度在讲话时,说话人会根据听话人的性格、意图等方面来展开他的谈话,并常常会通过改变或调整谈话内容直接对听话人的回应做出语言的或非语言的答复。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依据听力课堂的活动尽量贴近实际生活的准则,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根据需要学生做出回应的多少和复杂程度,可将其分为四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