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词汇对应,文化伴随意义截然相反或不同 由于思维模式的异同,产生联想的基础不同,进而赋予的文化伴随意义也往往不一样。同一动物在一种语言里会引起生动形象的联想,而在另一种语言里却不会产生同样的效果,甚至会引起相反的联想。例如: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名词互相对应,指称对象一致,但含义截然相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dragon和“龙”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是“邪恶”的象征,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消灭。在一些描写圣徒和英雄的传说中讲到和龙这种怪物作斗争的事迹,多以怪物被杀为结局,最有名的也许是公元700年左右盎格鲁撒克逊人对于贝奥武夫事迹的叙事诗。诗中主人公贝奥武夫打败妖怪格伦尔后与恶龙搏斗,两者同归于尽。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Currant English对dragon是这样解释的:fabulous creature like a crocodile or snake,often with wings and claws,able to breathe out fire,often guarding a treasure; (colloq)fierce person。《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魔鬼撒旦(Sa-tan)就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因此,英语中的dragon就有这样的伴随意义:“邪恶、凶猛的人”或“罪恶势力”。既然dragon是这样一种可怕的东西,那我们中国人又为什么把自己称作是“龙的传人”呢?这一点恐怕西方人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龙”是一种能够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它集蛇、鸟、马、鹿、鱼、鹰等八种动物于一身,因而它具有这八种动物的本领,能上天,能入地,能在陆上走,能在水里游,能在空中飞。因此,“龙”是皇帝的象征,“龙”用来喻指杰出人物,蕴涵1)“权威”、2)“力量”、3)“吉祥”、4)“才华”等文化伴随意义。中国人都“望子成龙”,诸葛亮被称为“卧龙”,成语中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画龙点睛”、“生龙活虎”等许多褒扬之词。了解这一点,汉族以“龙的传人”自称就不足为奇了。 再以汉语中的鱼和英语中的fish为例。汉语中的鱼可指1)“坏人”(鱼龙混杂);2)“劣质货”(鱼目混珠); 3)“水产丰富”(鱼米之乡);4)因与“余”谐音,春节时餐桌上置鱼却不下筷,表示“年年有余”(富裕)的希冀等。英语中的fish指“各类人”,如a big fish指“大人物”,a dull fish指“笨汉”,a poor fish指“可怜的人”等等。 2、动物词汇对应,文化伴随意义部分相同 众所周知,英汉民族思维具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的共性导致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在某些方面不谋而合,例如:“owl”(猫头鹰)在英汉语言里,都有不祥的象征,在汉语民谚里有“夜猫子(猫头鹰俗名)进宅,无事不来,夜猫子抖搂翅,大小有点事儿”的说法。在欧洲,也有不少人认为猫头鹰是一种不详之鸟,是厄运和死亡的预兆。但是,它在英语中还有1)常熬夜的人;2)神情严肃的人;3)聪明面孔笨肚肠的人等文化伴随意义。而在汉语中,它却还有“凶猛专横”、“猖狂”、“忘恩负义”等伴随意义。两者意义类型迥异,而且相去甚远,英语中的第1)义源于其行为特征----夜间出,英语毕业论文,英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