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学研讨英语词汇学存在的问题[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语言学研讨英语词汇学存在问题

摘要:马秉义教授送来他苦心探讨了六七年的大作《英语词汇系统论》的书稿,让我读后作序。因为我手中事情丛集,所以书稿我只读了一遍,因此我只能谈一点感想和有关的问题

关键词:语言学 英语词汇 假说

1、这本作品有理论、措施论和运用等方面的重要价值。马教授在此书中提出了语根学(rootology)的理论假说,其主要理论准则有四条:义由音生,音随义转,音近义通,反义同根。然后用归纳法、演绎法与比较法构拟出了一个语根学的体系。它包括三个层次(原始语根30多个;词根约1500个,词根变体约3000个;词汇12017多个)和五个音义系统(砍伐刮擦即gkh系统;拍打爆响即bpf系统;钉捅戳刺即dt系统;鼻音即mn系统;元音即aeiou系统)。这个假说被证实到何种程度才能被较多的人承认,或者说这个假说能不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证实,再或者说这个探讨成果当前还有些不能完全令人信服,这些问题的存在,我认为都不应该作用这本书在语言学理论探讨上的开拓性价值。我们知道这本书的理论目标是寻求英汉原始语音的共性。其主要依据和参照有四条:(1)英国语文学家W.Jones(1746—1794)通过比较梵语与拉丁语、希腊语等欧洲语言的相似性而提出了印欧语假说。通过比较后裔语言的分化形式,证实了这个假说并确立了印欧语言之间的亲属联系。(2)语言起源的自然派和习惯派假说。(3)动物语言与儿童语言探讨的成果。(4)清代学者程瑶田(1725—1814)在《果赢转语记》中以声音通转的道理来说明事物形状相似有相类似的特征,其名称往往相近。程瑶田说:“声随形命,字依声立,屡变其物而不易其名,屡易其文而弗离其声。”马教授的假说除了这些理论上的依据和参照以外,他还做了一些检验和语料略论。他说:“我在英语里用程瑶田的理论对R字母作了检验,果然行得通。接着又对M字母作了英汉对比探讨,也管用,可谓屡试不爽。这样就开始了英汉原始语根的对比探讨。”(见本书<前言>)这说明他已做了相当数量的语料略论,找到了一些可以作为佐证的材料。

此书的探讨措施也是值得肯定的。我们过去的学术探讨,其措施基本上是《易经》上说的“观物—取象—比类—体道”的措施,不用逻辑推理与名言论证,而用形象直观与理性思辨,因此其结果大都是其概念模糊、游移,其理论缺少逻辑结构。原因是历史上我们缺少Francis Bacon(1561—1626)说的归纳逻辑:“我们只有根据一种正当的上升阶梯和连续不断的步骤,从特殊的事例上升到较低的公理,然后上升到一个比一个高的中间公理,最后上升到最普遍的公理,我们才可能对科学抱着好的希望。”历史上我们更缺少Aristotle倡导的演绎逻辑:“科学是通过演绎组织起来的一组陈述,逻辑原理处于一切证明的最高层次。因此知识体系是一个宝塔型有序结构,从作为公理的第一原理和措施(逻辑原理)开始,然后是普遍程度愈来愈小的定理。”(刘大椿《科学哲学》,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21页)我们现在知道,理论探讨的全过程应该是前半部分用归纳逻辑,后半部分用演绎逻辑,归纳的结果是知识,演绎的结果才是理论。冯胜利说:“知识源于‘induction’(归纳)。而理论出于‘deduction’(演绎)。归纳是科学实践的基础,演绎才是理论构建和科学革命的法宝。”(《韵律词与科学理论的构建》载于《世界汉语教学》2017/1)马秉义教授在这本书中所用的探讨措施是符合上述标准的,先用归纳法构拟出原始语根,而后用演绎法从语根推衍出词根和词汇来,从而检验了归纳出来的理论准则的普遍性。这种理论探讨的措施过去我们很缺乏,所以具有完整逻辑系统的理论极少。现在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这种理论观念和探讨措施,以建立新的学术探讨范式。

此外本书还有运用价值。按音义联系把英语的词汇分成五个系统,由30多个原始语根系联出1500多个常用词根,而后再扩展到12017多个词。显然这种措施和系统既有利于教与学,也有利于对词汇的深入而系统的探讨。我这种评论是否有理?就让历史去评说吧。

2、对比语言学的探讨对象问题。对比语言学从一诞生就依赖理论语言学,美国的语言学家R.J.Di Pietro在他的Language Structures in Contrast(1978)一书中论及过这个问题:“As theories change, new avenues of contrast presentthemselves. If there are discrepancies in the theories them-selves, these discrepancies will be painfully evident in appli-cation to contrastive analysis.”这说明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探讨措施都是来自理论语言学,它还缺少自身的理论。C.James在Contrastive Analysis(1980)一书中说,CA既不追求人类语言的普遍性(the generalist),也不追求单一语言的特殊性(the particularist),而关注的是二者之间的中间性(in-termediate),在比较性(comparison)和内在性(immanence)之间更关注后者,在异同性(difference)和相同性(likeness)之间更关注前者。由此可见,James已经关注对比语言学自身的理论探讨了。1990年吕叔湘先生为《英汉对比探讨论文集》的题词发表:“指明事物的差异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差异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探讨的最终目的。”追述到这儿我们大概可以说对比语言学的探讨对象问题解决了。它的探讨对象(或称目标)可分两级:第一级是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的同和异。同和异是互相依存的,二者应并重。随着探讨的深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对于同和异的探讨我们除了在语言结构内部各层面进行之外,还应把这种探讨放在社会文化这个大系统中研讨语言内外因素相互关联与作用的问题。当然也应该对所对比的语言和语言学的发展史进行比较探讨。这几个方面的探讨都很重要,而且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不可偏废。第二级目标是产生异和同的原因。吕先生讲得很清楚,这个目标是对比探讨的最终目的,是终极的目标,当然很重要。但这个二级目标探讨起来很困难,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可要想说明为什么却很不容易。比如英汉语通信地址大小单位的次序问题,英语重音节拍(stress-timed)和汉语音节节拍(syllable-timed)的问题,英汉语词汇中重叠现象(reduplication)的多少问题等等。从哪些方面去探讨这些问题呢?2017年我在为朱永生等人的《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探讨》写的序中说了我对此问题的看法:“这种探讨必然要从语言的发生机制追寻到它的文化与哲学的根基,最后追寻到原始思维发生学。这种探源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下一个10年此类探讨有重要成果问世。”3年过去了,这方面的探讨依然很少。我想这个问题需要多学科的学者联合,共同从事这种探讨,要从语言、文化、认知、哲学等多个领域及其变化的过程中去研讨。

上一篇:《现代英语词汇学》的优缺点及其建议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