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和隐喻联系及委婉语中的隐喻机制略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英语语法论文/委婉语是通过一定的措词把原来令人不悦或比较粗俗的事情说得听上去比较得体、比较文雅。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的普遍现象,许多委婉语是通过隐喻构成的。隐喻把两个属于不同性质和范畴的事物或概念,通过联想的媒介加以类比和映射,即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文章略论了委婉语中的隐喻机制,应用认知语言学观点尝试性地解释了委婉语的认知理据。

【关键词】委婉语;隐喻;认知;隐喻机制  

一 引言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语言中的“润滑剂”和“消毒剂”。美国学者休•劳森(Hugh Rawson)曾说:委婉语如此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语言,以至于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使那些自诩为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的。“…they(euphemisms)are embed-ded so deeply in our language that fewof us,even thosewho pridethemselves onbeingplain-spoken,evergetthrougha daywithoutusing them。”

二 委婉语和隐喻概念简介

早在16世纪80年代初,英国作家George Blunt首创了euphemism一词,并将此定义为a good or favourable interpreta-tion of a badword。英语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the Greek prefix“eu”意为“we11 or good”,“phemism”即“speech”,整个字面的含义是“words of good omen”(吉言)or“tospeakfavorably”(说好话)。The RandomHouse College Dic-tionary(1979)对euphemism定义为:The substitution of a mild,indirect,or vague expression for one thought to be offensive,harshor blunt.其意就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应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比喻的、褒义化的手法,使用不直接提及事情不愉快的侧面的词来代替原来那个包含令人不悦的内涵的词。许多委婉语是通过隐喻构成的。隐喻,顾名思义,是比喻中转义的一种措施,把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关系起来,在委婉语中使用隐喻的修辞手法,选用的词语往往较之原词更具有浪漫色彩和诗情画意。从词源角度看,英语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phor或pherein表达carry,所以metaphor原意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这就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两种事物,一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理查兹(Richards)将前者称为“载体”(vehicle),后者称为“话题”(tenor),莱可夫(Lakoff)等人称前者为“源”(source),后者为“目标”(target)。汉语中将此分别称为“喻体”与“本体”。隐喻是表达概念的词语从一个始发域(source domain)向目的域(target domain)的投射。目的域是个已经具备的意义而尚无词语表达形式的空域,所以它要向始发域去借用词语来表达(即“载体”),于是就发生了认知域的投射现象。隐喻的奥秘,就在于把两个属于不同性质和范畴的事物或概念,通过联想的媒介加以类比(analogy)和映射(map-ping),即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在两者的互动中整合出一种新的感悟或认知。隐喻意义是源域事物的部分特征向目的域映射的结果,是一个概念域向另外一个概念域映射的结果。隐喻是将源领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领域,从而达到重新认识目标领域的目的。莱可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提出的“映射论”比较明确地描述了这一互动过程的特点,提出了映射过程的“系统性”和“方向性”等特点。为了解释映射的系统性特点,他们提出了隐喻映射的“不变准则”( principle)。所谓不变准则,就是隐喻映射在与目标域的内在结构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保留源域的认知布局(topology),即意象图式结构。例如,如果源域是个容器图式结构,容器的内部将映射到目标域的内部上,外部映射到目标域的外部上,边缘映射到目标域的边缘上。而在路径图式中,源域中的起点被映射到目标域中的起点上,源域中的目标被映射到目标域中的目标上等等。

三 委婉语中的隐喻机制

委婉语常用在个人生活中像死亡,疾病,犯罪和惩罚这类事情上,以及职业称谓,政治,军事方面,人们往往通过隐喻机制达到说话动听的效果。“死亡”是人们最忌讳,最恐惧的事,在汉语中有关“死”的委婉说法特别多。我们常用“他不在了”,“他去世了”,“他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离开了世界”,“与世长辞”,等等一些婉转的说法来代替“死”这个词。隐喻具有内部结构,如“他永远离开了我们”是把死亡比作旅行,这个隐喻映射包括以下过程:
1、源领域图式(如旅途)中的空缺被映射到目标领域(如死亡)的空缺上。有些情况下,目标领域中的某些空缺独立存在于隐喻过程之外。例如,人(死者)这一空缺被映射到旅行的人身上,尽管这一隐喻过程,人这一空缺,在旅途这一领域独立存在。其他目标领域的空缺是通过映射过程创造出来的。例如,将死亡这一领域的“离去”这一空缺映射到旅途领域,意味着把人生中的各种事件理解为组成人的旅途的各种点,而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在人生这一领域中创造出“旅途”这一空缺。
2、源领域中(如旅途)的联系被映射到目标领域(如死亡)的联系上。比如,一个旅行者永远离开一个地方,再也不返回,这可以映射为一个人生命的消失。因此,源领域中“旅行者”和“某处地方”之间的“离开”联系,被映射到目标领域后,成为“人”和“生命”的“离去”联系。
3、源领域的特征被映射到目标领域的特征上。例如,一个旅行者的优点和弱点可能作用他旅行的方式等等,这被映射为一个人对待生命,处理人生问题方面的强项和弱点。因此,如果我们说一个人可以坦然面对旅途中的每次离去,这一隐喻的意思是他可以坦然面对死亡。
4、源领域中的知识被映射到目标领域中的知识上。我们对某一领域的知识使得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推理。当某一领域作为隐喻映射的源领域时,该领域的推理模式也被映射到目标领域。如果我们为了某个目标不得不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隐喻性地说旅途中为了某个目的不得不离开某个地方。又如德语讣告中表达“死”的委婉语:Er nahm für immervon unsAbschied.他与我们永别了。法语中也有类似的委婉语,如Il estmort.(他死了。)说成Il nous a quittés.(他与我们永别了。)或Il a vécu.(他已不在人世了。)英语中如“togowest”,“to go to heaven”,“to depart from the world forever”,“todepart to god”,这些委婉语都应用了类似的映射。又如法语中的On l’a misàla porte.(人家把他开除了。)说成On s’est passéde ses services.(人家不用他了。)
这个委婉语中的隐喻机制可以这样理解:
1、源领域图式“停止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中的空缺被映射到目标领域“将成员除名使退出集体”的空缺上。例如,将“使停止服务”领域的“为某种目的服务”这一空缺映射到工作领域,意味着把工作中的各种事件理解成为有使用价值的物品的各个方面,而这使得我们必须在工作这一领域中创造出“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这一空缺。
2、源领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中的联系被映射到目标领域“工作”的联系上。比如,一件,英语论文范文英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