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语法隐喻功能语法一个重要概念 , 它为隐喻学探讨引入了一个新视角。制造语法隐喻最常用的措施 — — — 名物化隐喻就是将动词或形容词物化 , 是构成语法隐喻的重要手段。名物化是语法形式上的一种变化 , 既具有名词事物的静态语义特征 , 又具有动词的渐变语法特点 , 但其实质是语法与语义的交互匹配 , 是一个有意义的动态选择过程。
  Halliday提出的语法隐喻 (Grammatical Metaphor) 是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 , 它为隐喻学探讨引入一个新视角。传统的隐喻指发生在词汇层面的隐喻化过程 , 表达词意上的变异 , 而语法隐喻则发生在词汇语法层 (lexico - grammar) — — — 即从意义出发看其在语言表达上的变异。Halliday 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ideational metaphor) 和人际隐喻 (interpers onal metaphor) 。概念隐喻中的名物化 (nominalization) 是创造语法隐喻最有力的方式。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 而名物化隐喻是构成语法隐喻的重要手段。Halliday指出名物化是创造语法隐喻唯一最有力的措施 , 还可以在小句信息结构中充当主位 , 调整信息结构分布 , 从而起到强调影响 , 有助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根据语言元功能理论 , 对一件事情的表达通常涉及到三种成分: 过程、参与者和环境。在一致式中 , 过程由动词 (词组) 体现 , 参与者由名词 (词组) 体现 , 属性由形容词体现 , 环境由介词词组或副词体现。但语义和语法形式之间也存在非一致式 , 即隐喻式 , 如过程可由名词词组或形容词体现 , 参与者可由动词词组或形容词体现 , 环境可由名词词组、动词词组和介词短语体现等。当动词和形容词不再充当小句中的过程或修饰语 , 而是转换为名词词组来体现参与者时 , 便产生名物化。笔者将从名物化隐喻的概念入手 , 主要略论名物化隐喻的语义特征和动态变化过程。
    一、名物化隐喻的概念
    Halliday认为 , 制造概念隐喻最常用的措施就是将动词或形容词物化 , 简称为名物化 (nominalization) ,即把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转换为名词或名词词组 , 从而使名词或名词词组获得动词或形容词的意义而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名物化包括任何在小句中充当名词或名词词组的成分 , 如限定小句和非限定小句的名词化、形容词或动词名词化等。1a) Neither of the proposals pleased the member of the commission.1b) Y our having broken the record was a surprise.根据名物化在小句中的体现 , 我们区别两种名物化: 词汇名物化 (1exical nominalization) 和小句名物化(clausal nominalization) 。词汇名物化指词的转换 , 一般把动词或形容词名物化成一个新的词项 , 表示一般的行为事件或属性 , 例如: establish , establishment ; move , movement ; creative , creativity等。小句名物化指任何一个小句作为一个级成分在另一个小句中充当名词的功能 , 例如:2a) The driver drove the bus too fast down the hill , s o the brakes failed.2b) The driverp s over - rapid downhill driving of the bus caused brake failure.英语是一种“名物化”的语言 , 名物化作为一种隐喻表达方式 , 对小句内部结构功能、语类语式、语篇组织等产生的效果和作用 , 语法结构的改变引起语义的变化 , 从而涉及到一个深层动态语义过程 , 即“能指”与“所指”的联系过程。朱永生、严世清 (2017) 指出名物化的实质是“同样的所指 , 不同的能指”,即从本质上来看 ,“所指”没有变 ,“能指”改变了 , 意义也随之改变 , 所以 , 语法隐喻本身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动态选择过程。
    二、名物化隐喻的语义特征
    Halliday的级阶理论把语义分为三级 , 分别是“言辞列” ( sequence) 、 “言辞” (figure) 和“成分” (ele2ment) 。言辞是对一件发生的事的语义表达 , 在语法上通过小句的构建来体现。若干表示事件的言辞构成言辞列 , 由复合小句来体现。小句由动词词组、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介词短语构筑 , 它们分别表述每一事件的言辞的成分。级阶理论允许向下移动的“级转移”( rank shift) , 即一个已知单位可移至下一级 , 但下级单位不能上移。如表所示:

  这就说明 , 由名物化隐喻构成的名词词组即言辞成分可以表达上一个级阶中由小句构成的言辞或由复合小句构成的言辞列。这一级阶转移理论使得名物化结构既具有名词事物的静态语义特征 , 又具有参与过程的动词的渐变语法特点、介词和副词的显化属性特点。(1a) Y ou per formed well on the examination and we were fav orably impressed. (一致式)(1b) Y our g ood per formance on the examination made a fav orable impression. (隐喻式)(2a) The city was beautiful . (一致式)(2b) This polluted river has destroyed the beauty of the city. (隐喻式)在一致式中 , 一个语法范畴体现一个语义特征 , 而在隐喻式中 , 一个语法范畴体现双重语义特征。例如在一致式 (1a) 中 , 过程是由动词per form和impress来体现的 , 而在含名物化的 (1b) 中 , 语义选择不是过程 , 而是参与者 , 以名词形式per formance 和impression体现 , 但仍然分别隐喻per form和impress这一过程。这就说明 , 在 (1b) 的名词结构中 , 名物化结构per formance 和 impression 既具有“事物”的特征从而体现参与者意义 , 又有动词特征从而体现过程意义。同样 , 形容词名物化可体现参与者和属性两种语义。例如 (2b)中的 beauty是 (2a) 中的属性 beautiful 的名物化 , beauty既能体现施事者意义 , 又能体现属性意义。过程名物化之后 , 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发生了变化 , 过程是小句的中心成分 , 其他成分的确立依赖于它们。从以上略论可以看出 , 名物化是语法形式上的一种变化 , 但其实质是语法与语义的交互匹配 (cross cou2pling) , 是一种语义现象。名物化后的双重语义特征直接作用文体、情态取向、语式和语用预设 , 而这些语义上的变化与语言使用者的交际意图紧密相关。因此 , 什么样的交际意图决定语言使用者采用什么样的隐喻表达式 , 选择名物化的表达是由语言使用者的交际意图决定的。所以 , 名物化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 更是一种变化的语义表达手段。
    三、名物化隐喻的动态略论
    范文芳 (2017) 指出 , 从功能角度看 , 名物化是动词词组或形容词词组被“事物化”(thingify) 。名词化后的“事物”具有双重语义特征 , 动词名物化可体现参与者和过程两种语义 , 过程、属性和情态经过名物化仍然保持了原来作为过程、属性或情态的一致式意义 , 但是增加了作为“事物”的隐喻式意义。名物化同时具备这两种语义特征 , 在语法上以名词形式出现 , 必然引起小句内部语义结构、小句之外的语篇语式的变化 , 从而导致话语意义的变化。过程名物化之后 , 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发生了,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